根據中國鋁業公布的1季度報告,1季度中國鋁業再虧損9.75億元,每股虧損0.07元。這樣的業績表現并不出人意料,因為在之前公布的中國鋁業2012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1495億元,同比增長2.47%,但虧損卻高達82.34億元。
市場供大于求導致鋁價低迷,以及成本不斷攀升是導致中鋁巨虧的主因。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賈明星說,目前電解鋁的價格已經降到虧損線以下。
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里,鋁產量年均增長鋁達到了近20%,到2011年,國內原鋁產能已相當于2001年的6倍。
中鋁的巔峰期在7年前。當時的中鋁控制著全國90%以上的氧化鋁生產供應,包括山西鋁廠、河南鋁廠、山東鋁廠、廣西平果鋁廠等國內七大鋁廠都成為中國鋁業的下屬公司。整個氧化鋁行業進入了由中鋁控制的暴利行業階段。經過2003年、2004年連續10次價格上調,2005年、2006年價格最高曾超過每噸6000元。中鋁公司借此實現了大量的盈利。
但是氧化鋁價格的高企,引發了諸多民營企業的覬覦,并爭先恐后進入到這一行業,其中實力最強的兩家企業分別是信發和魏橋。
特別是在規;矫妫駹I資本以咄咄逼人之勢后來居上。中鋁旗下的山西鋁廠經過20多年的發展方形成220萬噸取得全國最大氧化鋁廠的地位,但卻在一瞬間就被新生的民營企業的一個項目遠遠拋到后面。
隨著大量產能逐漸釋放出來,鋁產品價格急速下跌。2006年下半年,氧化鋁價格戰打響,2007年初,中鋁的報價已跌到2400元/噸。
至2008年,非“中鋁系”以更具競爭力的成本優勢,逐步成為市場的主流。而曾經的巨無霸中鋁也就此進入不斷虧損的境地。
隱藏的千億民企
在調查中國鋁業巨虧之時,一家隱藏的民企大鱷也漸漸浮出了水面。
在各種機構發布的中國企業列強名單中,都難以找到山東信發鋁電集團的名字。
這不奇怪,對于這樣一家異常低調,但卻實力格外強大的企業,發生任何的事情都很正常。比如,直到今天,人們仍看不到信發鋁電的官網。雖然它已經是國內最頂尖的民營企業,有著龐大的企業資產,其董事長張學信的個人財富更是已經達到一個天文數字了一直有傳言,其實際控制的資產規模以千億記,可能已足夠達到中國首富的水平。
出山東茌平縣汽車站往西北方向不足兩公里,坐落著山東乃至全國最大的鋁電工業園之一信發工業園。在這里,到處是高聳的煙囪和成片的廠房,信發鋁電集團以及子公司信發華信鋁業、信發希望鋁業、信發華宇氧化鋁、信源鋁業等都在此布局,氧化鋁、電解鋁產能分別為300萬噸和80萬噸,并有熱電廠等配套企業。而這僅僅是信發龐大資產的一小部分。
僅在山西省,集團已經投產,以及在建的項目就有4個。加上已建、在建的廣西、新疆項目,以及規劃建設的甘肅等地項目,集團未來在鋁業方面的布局達到了一個令人瞠目的地步。其效益和產能都將超越一直以來的鋁業老大中國鋁業。
事實上,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的集團,一段時間一直吸引了眾多政府團隊前來考察。2012年初到7月底,甘肅、青海等省相關領導先后來到信發。外省各地考察團絡繹不絕,大多是洽談相關合作的,希望信發前往投資。
信發鋁電集團于2007年在廣西投資建廠,邁出了其向西部擴張的第一步。該項目已于2008年建成投產,一期工程生產電解鋁32萬噸、氧化鋁240萬噸。
隨后,信發集團又于2010年接手了山西交口肥美鋁業項目,氧化鋁產能由80萬噸改造為120萬噸,公司還將建設二期120萬噸項目;在陽泉,信發鋁電集團投資建設320萬噸/年氧化鋁生產線,110萬噸/年電解鋁生產線,預計總投資超過400億元;在孝義市,信發鋁電集團與當地政府簽署了總投資達800億元的鋁電綜合循環項目,氧化鋁產能為360萬噸、鋁水深加工產能100萬噸,并配套熱電、化工項目等,投資規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該市工業、企業總投資額的兩倍;在興縣,信發鋁電集團相關項目也在運作之中。
在甘肅,信發的一個重要項目是位于甘肅省武威市的110萬噸電解鋁及深加工項目,投資規模達到200億元。至此,信發鋁電集團的觸角已經延伸至廣西、新疆、山西、甘肅等眾多西部省區。
除在山西頻頻出手之外,新疆項目也是信發鋁電集團的一枚重要棋子。目前,該項目已經形成了80萬噸原鋁生產能力和140萬千瓦自備電裝機容量。
當1998 年,荏平縣把所有地方國營企業全部改制成為民營企業后,張學信領導的信發鋁業就很快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蜚聲國際。
張學信很自豪,如今誰再想在鋁業中發展成信發這樣,幾乎是不可能了。張學信剛從事這一行業時,利潤高達300%,這成就了張學信的第一桶金。
產業鏈塑造的生產成本
為什么信發具有著如此強的競爭力?在行業巨頭中鋁已經巨虧的情況下,卻依舊保持快速擴張的勢頭?這主要與其超低的生產成本有關。而這種超低的生產成本來自于信發完善的配合嚴密的產業鏈,以及巨大的經濟規模,快速的反應速度。
信發集團工業園內的一幅循環經濟示意圖,勾勒出了信發的鋁產業帝國之所以擁有巨大成本優勢的原因。位于中央核心處顯著標明的是氧化鋁廠、電廠、電解鋁廠,周邊分布著礦石廠、堿廠、鉀肥廠、電石廠、聚氯乙烯(PVC)廠等等,之間用箭頭標注業務流程。
“信發是有色跨化工的循環產業鏈運行模式,這在國內是獨一無二的!庇腥耸拷榻B,信發的產業鏈先依靠煤資源建立巨型電廠,接著上電解鋁,然后上氧化鋁,而氧化鋁需要堿,堿需要鹽,信發就又上了堿廠和鹽礦。堿出來的氯氣造了PVC,鉀肥成為一種重要的副產品,而另一項副產品電石渣又用作造磚了。
信發產業鏈也往下游延伸。公司所產電解鋁基本都做深加工,主打品牌電工圓鋁桿全國份額最大,并還生產汽車輪轂、合金錠合金棒、鋁型材等。同時公司正著力打造化工工業園,對在當地投資建深加工項目的企業,PVC每噸優惠200元。
因為具有這樣的優勢,信發集團董事長張學信一直宣稱要做“世界第一”:在三年之內,要做兩個世界名牌,“第一是氧化鋁,國外企業競爭不過我;第二是電解鋁,國外企業賣多少錢我賣多少錢,我敢競爭,因為成本低,別人不賺錢我賺錢”。
除了產業鏈的打造之外,信發的另一個成功之處是規模經濟。在新疆建分廠時,他看到當地一家新疆企業正在上馬一個鋁電項目,讓他著急的是,國際上該項目設備都已經是40 萬噸產能的了,而這家企業新上馬的項目卻只有1.5 萬噸、2.5 萬噸。
“這個思路就不行,上來就是要虧損的”。為了保持規模的領先,在張學信的企業里,每年都炸掉一些沒有競爭力的設備,“現在15 萬噸的設備都炸掉不要了,我們都在上60 萬噸、100 萬噸的”。
“上馬的產業必須是高端化產業,不能低端,設備也是世界最先進、產能也是世界最大,必須是高端化。”張學信說,“我是做國際企業,不是只做中國企業”。
“國家壓縮的企業都是設備老、耗能高的,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中國原來建的企業都是成本高耗能高,現在上的都是新設備、新技術,耗能低,在國際上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只有壓小的才能在國際上有話語權,"這邊下那邊上"我認為符合規律!
快速反應
2009年8月,新疆信發在烏魯木齊市正北百余公里的五家渠市破土動工。張學信看中的,是當地廉價的煤、電、水和土地資源。事實上,與張有著同樣想法的企業,在張之前已將新疆天山北麓的準東、吐哈、伊犁、庫拜四大煤炭集聚區瓜分得所剩無幾。
新疆的最大優勢在于豐富的煤炭資源,方便的開采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低廉煤價。如今在新疆每噸電煤價格僅“38元錢,自發電每度電9分錢,就算加上3分錢通道占容費,成本也才一角兩分”。而在其他地方,目前全國平均電價0.5元/千瓦時,電解鋁平均每噸用電約1.4萬千瓦時,電力成本已經占到總成本40%以上。
低煤價加自備電廠,新疆電解鋁每噸成本相比內地低5000-7000元,這使得電解鋁西進成為風潮。
信發向來在業界以速度著稱,這顯然迎合了新疆的最大訴求之一。目前,新疆信發已投產電解鋁120萬噸/年。在張學信的帶領下,信發鋁業在新疆的產能領先于所有其他的鋁業巨頭,已經被率先開發出來。事實上,在2011年的時候,新疆信發電解鋁項目的一根根鋁錠就已源源不斷地輸送出來。
相比之下,同樣是電解鋁、煤化工的在疆央企,卻因為強調審批和整體節奏而導致動作相對緩慢!爸袖X、中電投在疆也有電解鋁項目,但論證多年,卻依然沒有實質性動靜!
作為新疆的電解鋁、煤化工產業,央企正式投產的項目甚是寥寥。入駐新疆多年的中國鋁業,在吐魯番市鄯縣投資的煤電鋁項目暫時也尚未投產。
出于對國有資本的管控,央企受制于各種手續和程序的束縛,對于投資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資金則更為謹慎。這也被很多行內人士看成是,央企進疆以來行動緩慢的根源。
收購礦產
除了在國內市場上的布局之外,為獲得穩定廉價的鋁土礦資源,信發在國際上,對鋁土礦資源展開了大規模的收購。
2006 年,張學信的目光投向斐濟。那時,俄羅斯鋁業已經與斐濟就鋁土礦進行著談判。張學信去了,信發鋁業雖然在中國不出名,但是在國際鋁業界非常有名。斐濟聽說是信發來了就很高興,他們認為,張學信辦事講信譽,信發又是個民營企業,不存在政治企圖,因此非常愿意與信發談判。
之后很短時間內就與信發達成合作,結果整個斐濟半島所有的鋁土礦全被信發買下。
而對于澳大利亞力拓公司鋁土礦的收購更讓張學信得意:“我們是"雞蛋換鹽,兩不找錢"。一年我給力拓40 萬噸的鋁粉,他給我300 萬噸鋁土礦,一換10 年!
因此,張學信自豪的宣稱,“現在咱們中國人誰也沒有我在國外鋁土礦占有得多。”
據稱,信發集團目前在印度尼西亞、斐濟、澳大利亞等國家投資的鋁土礦區面積近6000平方公里。其在斐濟資源開發項目于2011年5月初取得開礦證,并于年底順利開產鋁土礦;印度尼西亞鋁土礦項目2010年開采礦石100萬噸,回運80萬噸,二期項目已順利開工。
雖然鋁行業產能過剩的聲音一直沒有停過,近期國家又出臺了取消電價優惠等政策抑制產能,對此,張學信更相信市場選擇,他宣稱,“我的產品沒有積壓,沒有庫存,有多少賣多少,價格也沒有下降”。因此,張學信絲毫沒有放緩擴張的腳步。
事實上,也有有色金屬行業專家對“產能過剩”之說提出過異議,認為鋁粉不過剩,電解鋁也不過剩。他們指出,國內鋼材確實過剩,光庫存就增加幾千萬噸賣出不去;相比之下,“電解鋁目前每年連廢鋁加好鋁純進口了418 萬噸,那就是說還有缺口”。
中國是鋁消費大國,早在2004 年,分析師薩爾特曾指出。全球鋁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中國消費量若再增長25%,而產量僅增長50 萬噸,則鋁價升勢將持續更長時間。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現在的鋁行業。
盡管鋁產品暫時價格低落,行業面臨很大困難,但據全球鋁材生產巨頭美國諾貝麗斯公司測算,全球鋁材市場需求將從2011年的1920萬噸增長至2016年的2560萬噸,而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增量來自中國,中國鋁材需求增速將高于全球其他市場。
環保隱憂
但是,高歌猛進的信發集團也并非沒有隱憂。其中,在環保方面的爭議就是一個信發始終難以擺脫的痛。
2012年7月13日,廣西百色市信發項目地,靖西縣上千村民組織游行,欲進入靖西縣,一些人員堵塞國道和縣城交通,并向前來化解糾紛的干部和維護秩序的民警投擲石塊,一名干部被砸中受傷。
據稱,村民與信發鋁業的矛盾由來已久,主要矛盾就集中在污染方面。此前,廣西信發鋁業對因地質災害造成破壞的靖西縣新甲鄉龐凌村凌晚屯礦區運輸通道進行改道施工,與群眾發生矛盾沖突。當晚,一些人到鋁廠大門和枯龐抽水房及信發鋁廠鋁業公司門前聚集,砸壞了部分設備。
2007年5月,廣西信發電解鋁、氧化鋁、熱電廠同時開工建設,一年之后氧化鋁一期工程正常投運,創下氧化鋁史發展的速度奇跡,但也與當地居民積下矛盾,由是促成2010年雙方的對峙。
而在山西諸項目中,信發也都遭遇到環保方面的極大阻力和質疑。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