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得花三四個月的時間跑十幾個部門才能辦完的審批項目,如今只需15個工作日內就可在一個窗口辦完。濟南改革實施意見提出,繼續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健全完善集中審批制度、實行建設項目限時審批等改革措施。
以前三四個月審驗,現在只需15工作日
“現在審查施工圖的速度就像坐高鐵,過去審施工圖速度跟坐綠皮車一樣。”關于施工圖聯審后速度的變化,王靜打了個比方。
王靜是濟南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員工,主要工作是為公司開發的項目跑手續,從事這一行已經有8年多時間。近日,王靜到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三樓,拿回了項目建設聯合審查合格書。這時距她到這個窗口來報送材料、申請施工圖聯審只過去了十幾天。
王靜介紹,要想建設一個項目,要經過土地招拍掛、簽訂成交確認書及取得出讓合同、設計方案的審批、辦理規劃用地許可證、圖紙技術審查、圖紙聯審等十幾個步驟,原來光是審驗施工圖,就要三四個月。
“以前在施工圖審查這一環節所做的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王靜說,“申報施工圖審查必須自己挨個到各個職能部門去申報,每到一個部門都要準備一份項目資料、圖紙等材料,一個項目開發幾十棟樓,光圖紙就得準備一大摞。”
把材料報上去之后,就得開始漫長的等待、協調過程,“隔幾天就要給這些部門打一遍電話,要是有問題還得分別拿著這些部門的意見進行整改,對于開發商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等不起呀。”
現在,王靜只需要準備好相關的材料,到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遞交材料,然后等待通知,“各部門根據相關情況出具合格或者需要修改的意見,而我們只需集中答復、集中處理。這樣手續辦得就快了,如果沒問題,15個工作日之內就可以拿到項目建設聯合審查合格書。”
服務中心當中間人 督促13個部門審批
王靜所做的項目圖聯審工作之所以輕松了這么多,主要是因為她跟各職能部門之間有了一個“中間人”,這個中間人就是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聯審辦。
王靜在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聯審窗口提交項目圖審驗申請后,聯審窗口的工作人員蔚立存、劉麗文就忙活開了。項目圖聯審主要涉及13個職能部門,蔚立存和劉麗文要根據施工單位項目的性質確定涉及的部門,將相關資料分發給這些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
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洪波介紹說,為了提高效率,也為了便于監督,參與施工圖聯審的這些部門工作人員必須要在政務服務中心對圖紙進行審核,不允許帶回自己的單位。
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雖然沒有行政審批的職能,但是他們會監督、組織和協調各職能單位進行施工圖聯審,并且對他們出具給建筑施工單位的意見進行把關。要求相關的職能單位在15個工作日之內出一審意見,對于施工圖存在的問題,要在一審意見中一次性告知,以便于企業整改,不允許在企業整改完成后又提出新的整改問題。
部門現場勘察 現場提整改意見
施工圖的審查要經過圖紙審查和現場勘察兩個步驟。近日,記者同聯審辦的工作人員和城管、排水辦、園林局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了一處項目建設用地,這里很快就將建設一棟大樓,大樓的施工圖正在進行審查。這些部門來到這里為的是就這個單位提交的建筑施工圖進行現場勘察。
一到現場,城管工作人員四處查看,看有沒有開工的跡象;排水辦工作人員拿著施工圖,查看周圍排水情況;園林局的工作人員則更關心項目開工建設后,工地上的十幾棵大樹的保護問題。
現場勘察后,這些部門工作人員與建筑單位負責人坐到一起,將勘察現場發現的問題傳達給建筑單位負責人,提出整改建議。
“以前各部門分頭來,迎來送往耽誤不少時間。現在走一號通,因為辦理時間限制,各部門都是統一來現場,回去出具合格或者需要修改的意見。”王靜說。
濟南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段明心向記者介紹說,濟南市創新建設項目“一號通”和企業設立“一表通”審批兩個機制,“一號通”梳理編制涉及20個部門(單位)、68個審批服務事項、16類中介服務內容的《濟南市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流程圖》及相關配套規程,設立建設項目總受理窗口,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從立項到驗收,同一編號受理、承辦、批準、辦結和告知全過程實時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