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電話等通訊設備的不斷升級,電信詐騙案件高發。犯罪分子緊跟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騙術,作案手段不斷翻新。為壓降詐騙犯罪高發勢頭,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我市警方分析梳理出16類80余種電信詐騙常見類型、典型案例,將其按照使用通信、網絡介質的不同劃分為電話、短信電信詐騙和網絡電信詐騙兩大類,并提出防范建議,幫助市民識破騙術,有效應對。
電話短信詐騙
涉案類 協助熱心“檢察官”,女子被騙近200萬元
騙子冒充“公、檢、法、社保、醫保”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來電任意顯示功能,以涉嫌“洗錢、電話欠費、包裹涉毒、醫保卡信息泄露或醫保卡大量購買藥物涉嫌套現”等理由,要求事主將錢款轉到所謂“安全賬戶”。
典型案例:王女士接到電話,稱她涉嫌醫保詐騙,并涉及一起洗錢案件。對方熱情地幫她聯系上“王檢察官”。“王檢察官”對王女士說,檢察院將對其資產進行審查驗證,要其馬上將所有資金轉入“檢方”的安全賬戶內,方可避免損失。此后,王女士通過電話銀行分4次將錢匯入騙子指定的所謂“安全賬戶”,共被騙取人民幣196萬元。
防范建議:公、檢、法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向公民詢問情況時,應持相關法律手續當面詢問當事人并制作相關筆錄,絕不會通過電話詢問。目前各部門均未以“國家安全賬戶”為名義設立銀行賬戶。遇到此類情況,一定要保持冷靜,應及時與家人、親友商量。
退稅類 電話遙控“退稅金”,轉走9000元存款
騙子冒充相關機關工作人員,謊稱根據國家最新政策,事主可享受購房、購車退稅,并留下所謂“服務電話”,以繳納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義,誘導其進行假退稅真轉賬的操作。
典型案例:劉先生接到電話稱國家要給他退5%的車輛購置稅,劉先生來到附近的ATM機旁,按照對方電話中的指示進行操作:先是在ATM機上進行,當劉先生操作完最后一步時,他得到的卻是轉賬成功的提示。原來,自己卡內的9000元存款已經進入了對方賬戶。
防范建議:拒絕退稅誘惑。稅務部門退稅時,會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進行公告,而不會以電話方式通知。當接到此類電話時,即可認定是詐騙行為。
救急類 孩子外地突患病,急需數萬“手術費”
騙子冒充當事人親友,打電話、發短信聯系當事人,以“在外地發生車禍”、“嫖娼被抓”、“子女遭綁架需交錢贖人”等為名騙錢。
典型案例:某校一名學生的家長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稱孩子患急性胃出血,需動手術。“老師”還讓一名自稱陳醫生的男子與她通話,稱病情緊急,最好由老師代簽手術同意書。隨后“老師”又打來電話,稱自己只帶了5000元,希望家長能趕緊將4.6萬元手術費轉賬到指定賬戶。察覺到異樣的家長聯系孩子的班主任后,得知這是一個騙局。
防范建議:當接到此類電話時,要保持冷靜,不要被對方營造的緊張氣氛迷惑,應及時核實,或通過公安、醫院等部門了解真實性。
退費類 說是發放“助學金”,實為銀行卡里錢
騙子通過撥打電話,冒充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打著“發放扶貧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學校補助款”等幌子,以將助學金、教育費轉至受害人銀行卡為名,誘騙被害人到銀行ATM機上按其指令操作,以詐騙資金。
典型案例:高中畢業生小張接到一個自稱教育局工作人員的電話:“你的助學金已經批下來,今天是最后一天。請提供一個銀行的賬號,我們馬上將錢轉入你的銀行卡。”家庭并不寬裕的小張趕緊拿上家里一張存款1萬元的銀行卡匆匆來到附近的自助銀行,經過一番操作后,輸入了數字9986(“工作人員”稱這是小張助學金的個人代碼),并摁下確認鍵。10分鐘之后,小張查詢銀行卡余額,卻發現9986元不翼而飛。
防范建議:接到這樣的電話,最好馬上掛斷,或者向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咨詢后再作定奪,切勿聽信他人的指示隨意匯款。
薦股類 為了解套當會員,倆月交錢15萬元
騙子聲稱掌握內幕信息或莊家動態,可以推薦牛股,賺取高額利潤。一旦股民與之聯系,再以傭金、服務費等方式騙取資金。
典型案例:陳女士接到一個電話,自稱是投資公司的職員,當對方得知陳女士做了多年的股票交易,目前手中的股票被套時,一天打幾個電話給陳女士,說有內部消息,可以買到停盤很久準備復盤上市的股票,幾個月后能漲百分之幾百,但是必須成為會員才能提供信息。于是,兩個多月里,陳女士為了成為會員,累計被騙子騙取存款15萬元。
防范建議:凡以入會、提成為名,為股民提供優質股票信息的公司和網站,均系非法網站;讓股民先掏錢后提供牛股信息的,多半不可信。
補貼類 “補貼”最后一天,電話通知為騙錢
詐騙分子竊取受害人孩子出生信息,假冒醫院或衛生局工作人員,謊稱新生兒可以享受補貼金,并提供所謂財政部門電話讓事主進行咨詢。一旦事主撥打其提供的電話,不法分子即假冒財政部門工作人員以確認補貼是否到賬為由,誘使事主前往銀行自助設備進行查詢,借機騙走錢財。
典型案例:楊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某醫院婦產科醫生的電話,對方表示,國家剛出臺了新生兒補助金政策,她可以領取2680元的新生兒補貼。由于當天是補貼最后一天,楊女士若要領取,需要提供銀行賬號,并在24小時內去自助取款機確認。楊女士上網查詢后發現國家并無相關政策,隨后報警。
防范建議:市民接到這樣的電話,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掛斷,或者向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咨詢后再作定奪,切勿聽信他人的指示隨意匯款。
銀行卡類 銀行來電說透支,“民警”騙近3000元
騙子群發“銀行卡刷卡消費”、“信用卡透支”等信息,并提供所謂“銀聯中心”服務電話。當事人一旦與之聯系,對方會設計連環電話,在取得當事人信任后,騙走錢財。
典型案例:王先生接到短信,說他辦理的建設銀行信用卡透支了,并扣了1200元的年費。王先生按照短信上的銀行客服電話咨詢,對方稱銀行卡已經被透支,需要報警,并熱情地為其轉接至公安局,一名自稱是公安局金融問卷調查科的民警,讓他提供一個其他的銀行卡,按規定操作,可以挽回損失。在一家銀行的自助取款機上,王先生邊打電話邊操作,結果被騙2750元。
防范建議:遇到此類情形,應直接咨詢銀行對外公布的客服電話。凡以種種借口要求你通過ATM機去操作所謂“遠端保全措施”、“開通網上銀行”、“修改磁條”等項目的,即可認定是詐騙行為。
貸款類 無息貸款是誘餌,為圖事主“保證金”
騙子以“提供無擔保、低息貸款”為誘餌,發布虛假信息,并留下聯系電話。當事人與之聯系時,對方則聲稱貸款需先支付保證金或部分利息,步步下套,騙取錢財。
典型案例:左某收到一條短信,稱可以辦理無息貸款,但需要左某在自己賬戶里存入20萬元保證金,以證明還款能力。左某在某銀行開設賬戶,并按照對方要求辦理了手機銀行業務,綁定的手機就是對方的手機號(對方稱這樣便于查驗)。并存入該賬戶人民幣20萬元。不到10分鐘,發現錢被轉走。
防范建議:正規貸款會對個人信用嚴格審查,不會在貸款發放之前以任何形式要求您先行支付利息和保證金。凡有以上行為的網站,均涉嫌貸款欺詐行為。
房租類 “房東”催款短信到,9000元租金給別人
犯罪分子冒充房東給受害人發短信,讓受害人將房屋租金打到指定賬戶。
典型案例:凌某在準備向房東交房租時,接到催款短信,短信內容為:我這幾天出差了,你把錢打到我老婆的賬號上。他向該短信提供的賬號匯款9300元,隨后聯系房東,房東稱未收到房租,才知被騙。
防范建議:收到此類短信要提高警惕,應通過電話和房東本人核實清楚后再匯款。
警方提醒
面對這些情況做到“三不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