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魁標,中學一級教師,畢業于聊城大學經法學院。從教14年來,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出了“德行體驗”教學模式,踐行體驗式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德行體驗”教學思想,被推介為“濟南市思想政治優秀教師先進教學思想”。一直堅持活動育人、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在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帶領學生一次次開啟研學之旅。曾榮獲“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被評為“濟南市優秀班主任”“歷城區教學能手”“歷城區優秀教師”“歷城名師培養人選”等。

  教育格言

  為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

  愛是陶行知先生畢生事業的靈魂,陶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胡魁標老師讀了很多先生的書,加之自己從教的經歷,因此對教師職業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覺得做老師是要充滿愛意的,是心懷感恩的,是充滿智慧和創新的。

  愛心之旅 溫暖心靈

  2017年5月11日,胡魁標老師作為歷城區2017年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宣講團成員在歷城實驗初級中學對洪樓片區300多名教師做了宣講。他說:“自己只是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與老師們分享一下感悟,因為一張張照片記錄了他和孩子們的故事,再重溫那些故事,總會純凈自己,讓自己更渴望為孩子們多做點什么。”

  教育其實很簡單,只要動動腦子,多想想可以以怎樣的形式讓孩子們有“存在感”,進而有更多的“獲得感”,讓孩子們真正去體驗“人生的幸福在哪里”就可以了,帶著這樣的探尋,胡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次“愛心之旅”。

  2013年冬天,在淄博共青團團市委的幫助下,胡老師帶著48級9班的孩子們把愛心直通車開進了淄博市沂源縣國珍希望小學。這次愛心之行,所有的善款都來自孩子們節約的零花錢,為了節約開支,胡老師開車拉著幾個班委,冒雪到了批發市場采購愛心物資。當他看到學生們一改平時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為買什么、買的東西有沒有實用性等做著精打細算時,不禁為孩子們的改變而欣喜。價值6000余元的學習、生活及體育用品凝聚著師生一片心意,在新年伊始的那場大雪之后,順利送達希望小學;到達后,愛心物資對接、主題班會、做游戲等活動,讓大手拉起小手。當時,淄博團市委的領導對于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后來時任團省委副書記聽說了這個活動,專程看望,并捐建了一個微機室,還給孩子們提供一年的牛奶。山東電視臺的記者聽說后主動聯系,希望讓更多的熱心人關注、關心孩子們的成長。

  這樣的活動沒有間斷過,胡老師帶著49級9班的孩子們走進濟南律師希望小學,他的學生們為一個過生日的小朋友帶來了蛋糕,在祝福聲中孩子流下了幸福的眼淚。活動還得到了家委會的大力支持,52級28班的師生及家長代表共同走進商河縣韓廟鎮振邦小學,送去了溫暖。每次活動,胡老師都帶著孩子們走訪幾戶特困家庭,送一些生活用品。他都會告訴孩子們,你們的一雙鞋,可能是他們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我們平時少吃一點零食,就可以滿足他們一個小心愿;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人生活貧困,我們能不能節約一點,省下錢來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奉獻愛心其實是溫暖彼此的心靈。胡老師始終覺得:一次活動的影響是有限的,無論是對于自己的學生還是受幫助的學生。但是,這次活動,對于自己學生來說,是埋下了愛心的種子,只要有了條件,一定會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他曾經的班長李超男同學考入中國政法大學,大學期間自愿去新疆支教一年,當地政府希望她與同學們能留在條件較好的市里,但她們毅然選擇了條件艱苦的阿勒泰地區的一所中學,認認真真的為邊疆教育奉獻自己的智慧與愛心。

  他的學生王格蕃回來在日記中寫到“在寒冷的冬天我們把溫暖帶給了孩子們,同時也收獲到了來自他們的獨特的感動。”“這個世界給了我們不同的起點,也給了我們同等追求終點的力量。他們學習、生活的條件都不如我們,但是,每個人都很努力,他們不畏困難勇往直前。而我們呢,為什么我們在這樣一種溫暖又幸福的環境下反而過于依賴外界?為什么我們不能自己獨立的生長?我們應該學會長大!”

  他的學生李紀走訪貧困家庭出來就堅定的說:老師,過年之前我一定再來一趟,讓他家過個好年。之后每年春節前,他都會在父母的陪伴下走進這個家庭,送去置辦好的年貨和愛心款,幫助這個家庭。

  更多時候,胡老師還會告訴他的學生們:有愛心是好事,老師更希望你們能夠好好歷練,積蓄力量,將來有一天,若能主政一方或富甲一方的時候,“不忘初心”,造福一方百姓。

  德行體驗 潤物無聲

  亞里士多德說:“德行不是有了才做,而是做了才有。”作為一名政治教師,胡魁標一直在做一件事:讓課堂教學由重德性(認知性)學習向重德行(體驗性)學習轉變,讓德行體驗成為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重要方式。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與人溝通,面對身邊的人能夠多一份寬容,面對身邊的事能夠多一些理解,做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正能量的陽光少年,他曾經不止一次組織過這樣的德育活動課:“掰手腕”,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進行了三輪激烈的“掰手腕”,三輪活動結束后,當孩子們孩子興奮中七嘴八舌地討論時,胡老師悄悄地把燈關了。這時,背景音樂輕輕響起,他引導同學們傾聽、思考:“這種精疲力盡的感覺你熟悉嗎?你是否曾經為了一件事,為了證明你是對的,你拼盡全力,精疲力竭,躲在一個角落,孤獨地舔舐自己的傷口。請問當時你是一種什么感覺?到目前為止,你都和誰掰過這樣的手腕,不惜代價地證明你是對的,他是錯的。朋友?同桌?舍友?老師?班主任?父母?”這些話在學生心中引起波瀾,他又引導學生化感悟為行動:“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我們贏了朋友,失去了友情;贏了老師,影響了學業;贏了父母,傷害了親人。當你把甘做你人生階梯的人們統統戰勝之后,請問你還剩下什么?如果今天的體驗,你的內心還有一點點顫動,那么恭喜你,你還沒有完全被對和錯所癡迷。”很多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敞開心扉,對老師、同位、舍友說了一些想說而不敢說的話,胡老師在現場連線了部分學生家長,化解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矛盾。學生們記下了此時此刻的感悟,胡老師提醒大家以后遇到矛盾時多多翻看。

  從高一開始,胡老師在每節課課前開展五分鐘的“時政微評”活動,學生輪流在政治課前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引導同學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講授民族與宗教時,胡老師設置“我是新聞發言人”環節,面對西方媒體關于藏獨問題挑釁性的提問,學生搜集論點論據,組織語言,進入角色,慷慨陳詞,調動與運用知識,論證與分析問題,個個有理、有據、有節,彰顯家國情懷。講授傳統文化時,他請班里懂得茶藝的同學,提前準備道具、音樂、服飾,課堂上現場進行了茶藝表演,還伴有解說詞,古典音樂、漢代服飾、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茶藝文化,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同學們身臨其境,陶醉于茶文化之中。

  胡老師的課堂,追求的是通過德行體驗教學,把小課堂變大、變活、變新,把學習、研究、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讓思想政治課堂“充滿思想,充滿觀點,充滿尊重與關懷,充滿智慧和文化”。

  外出研學 體驗踐行

  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擔當,胡老師把課堂引申到校外,帶領同學們去戶外拓展訓練,“五指抬人”后,學生明白了什么叫潛力無限;“鼓舞人生”中,學生學會了團結協作;“空中斷橋”上,學生學會了超越自我;“逃生墻”項目讓一個新組建的班級真正凝聚成一個團結友愛大家庭,孩子們懂得了奉獻與堅持、責任與擔當。胡老師說:體驗過,才深刻。

  為了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素養,胡老師還帶領學生走進章丘博物館和科技館,讓學生體驗濟南歷史底蘊的厚重和科技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然后同學們走進百脈泉公園,開展了“我的垃圾我帶走,別人垃圾順順手”的公益和宣傳活動。

  帶著一份愛前行,胡魁標內心無比踏實,他沒有什么遠大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做一個有職業尊嚴的老師。他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生命內涵,在教育路上留下一串串帶著印痕的足跡……(通訊員:歷城二中 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