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山東建筑大學張愛社教授來山東協和學院舉辦題為《消能減震技術》學術報告,建筑工程學院院長王松巖以及建工學院的部分教師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張愛社教授首先介紹目前建筑避免地震作用損害的方法,主要包括抗震、隔震、消能減震等方法,本次重點主要介紹消能減震技術。消能減震結構在建筑結構的某些部位(如支撐、剪力墻、節點、聯結縫或連接件、樓層空間、相鄰建筑間、主附結構間等)設置了消能(阻尼)器(或元件),在地震作用下,消能減震結構通過設置的消能器產生摩擦、彎曲(或剪切、扭轉)彈塑(或黏彈)性滯回變形來耗散或吸收地震輸入結構中的能量,從而增加結構抗震能力,保護主體結構的安全。消能減震技術適用于高烈度區的各類建筑結構,以及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結構,目前各類工業與民用建筑中的應用也相當廣泛,例如“中國天眼”FAST工程的所網結構就采用了消能減震技術。此外張教授從消能減震控制原理、消能減震器材分類以及消能器和消能部件的選型以及消能減震設計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方面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并與在座的老師進行了熱烈的探討。
通過本次報告會,在座教師都對建筑結構的消能減震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