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坐落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聊城市,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范館。1970年山東師范學院遷至聊城辦學,1974年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聊城師范學院,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聊城大學。2012年學校被確定為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學校擁有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具有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并與海內外諸多高校合作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傳承百年辦學傳統,獨立辦學近半個世紀,學校秉承“敬業、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發揚“崇教、尚學、敦厚、奮進”的聊大精神,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近20萬名校友遍布海內外。
學校現設25個學院,9個研究院所,2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95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等12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30000余人。
聊城大學坐落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聊城市,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擁有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具有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并與海內外諸多高校合作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
2018年我校81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27個省(市)招生,總計劃7960人。
我校錄取批次主要集中在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
按照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文件精神,本著公平、公正、公開、擇優的原則,以高考成績為依據,結合考生志愿、體檢結論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
(一)普通文理類專業錄取原則
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對進檔考生按高考投檔成績從高到低,依次按考生所報專業志愿確定錄取專業。當考生高考投檔成績無法滿足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愿時,若考生服從專業調劑,則根據考生高考投檔成績從高到低調劑到招生計劃有缺額的專業;若考生達不到報考專業要求且不服從專業調劑或體檢不符合專業要求,則作退檔處理。
對于高考投檔成績相同的考生,若生源地規定了位次確定原則,從其規定;若未規定位次確定原則,文史類按語文、外語、數學單科成績依次排序錄取;理工類按數學、外語、語文單科成績依次排序錄取。
(二)藝術類專業錄取規則
對于文理兼招的藝術類專業,錄取時按文、理科招生計劃分別排序錄取。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含中外合作辦學)
使用山東省文學編導類統考成績,對進檔考生按照綜合分確定錄取專業。綜合分折算辦法為:按專業成績占30%,文化成績占70%,折算形成綜合分(綜合分=專業成績*750/300*30%+文化成績*70%);若綜合分相同,按照文化成績、語文、外語、數學依次錄取。
★音樂學、舞蹈學專業
山東省:使用校考專業成績,對進檔考生按專業成績從高到低錄取;若專業成績相同,按照高考文化成績(含政策加分)、語文、外語、數學依次錄取。
其他省份:使用(認可)相關省份相關專業(類)統考(聯考)成績,對進檔考生按專業統考(聯考)成績從高到低錄取;若專業統考(聯考)成績相同,按照高考文化成績(含政策加分)、語文、外語、數學依次錄取。
★美術學、設計學類、動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使用(認可)相關省份相關專業(類)統考(聯考)成績,對進檔考生按照綜合分“分數優先”的原則確定錄取專業。綜合分折算辦法為:按專業成績占70%,文化成績占30%,折算形成綜合分(綜合分=考生專業成績*生源省高考文化滿分/生源省專業統考滿分*70%+考生高考文化成績*30%);若綜合分相同,按照專業志愿、專業成績、高考文化成績(含政策加分)、語文、外語、數學依次錄取。
★書法學專業
山東省:使用校考專業成績,對進檔考生按高考文化成績(含政策加分)從高到低錄取;若高考文化成績(含政策加分)相同,按照專業成績、語文、外語、數學依次錄取。
其他省份:使用(認可)相關省份相關專業(類)統考(聯考)成績,對進檔考生按高考文化成績(含政策加分)從高到低錄取;若高考文化成績(含政策加分)相同,按照專業成績、語文、外語、數學依次錄取。
(三)體育類專業錄取規則
使用(認可)相關省份相關專業(類)統考(聯考)成績,對進檔考生按照綜合分“分數優先”的原則確定錄取專業。綜合分折算辦法為:專業成績占70%,文化成績占30%,計算公式為:綜合分=專業成績*生源省高考文化滿分/100*70%+文化成績*30%。
2018年,學校繼續在山東省招收地方公費師范生,在本科提前批錄取,專業志愿由“專業+定向就業市”構成。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根據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將高考成績不低于我省首次劃定的本科普通批最低錄取控制線的考生全部投檔。
我校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人數為650人,招生專業分別是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物理學、化學、歷史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小學教育、音樂學、舞蹈學、美術學、體育教育。
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于印發山東省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的通知》(魯教師發〔2016〕1 號)文件精神,公費師范生在校期間免除學費、住宿費,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所需經費由省財政按每生每年10000元的標準撥付高校。其中生活補助經費標準為每生每年4000元,學校按每人每月(共10個月,寒暑假除外)400元標準足額發放給公費師范生。
我校化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歷史學4個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學、物理學、生物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經濟學、通信工程等12個專業被批準為省級品牌、特色專業,經濟學 、教育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通信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物醫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地理科學、土木工程、軟件工程、制藥工程、生物工程、行政管理、旅游管理、音樂學、廣播電視編導、視覺傳達設計等24個專業是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重點建設專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理學、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科學、生物工程、生物制藥、動物醫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小學教育、教育學、應用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術學、漢語言文學、秘書學、英語、漢語國際教育、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園林、植物保護、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等35個專業是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獲批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園林專業獲批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支持計劃建設項目。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顯示,我校化學學科進入全球化學學科排名前1%的行列,為山東省一流學科。
我校為加大對特殊人才培養的力度,成立了季羨林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實施了卓越教師、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建立了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為做好對具有學術發展強烈愿望和學術發展潛力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學校成立了季羨林學院,采取按大類學科編班、名師講學、小班授課等形式,通過開設學科基礎強化課程及素質拓展課程,舉辦“羨林講堂”、羨林學術沙龍等素質拓展活動,促進學生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目前設有人文社會科學大類班,新生入學一年后即可參與選拔。季羨林學院設立了“卓越人才獎”、“季羨林獎學金”。
車輛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等3個本科專業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英語、小學教育等9個師范類專業實施卓越教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法學專業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園林專業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我校實施學分制改革,建立以選課制為基礎,建立和完善彈性學制、主輔修制、學分互認制、學業導師制、自主選課制、免修免聽制等構成的學分制教學管理體系,形成“按專業注冊、按學分收費、按學分畢業、按績點授學位”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我校學分制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現代高等教育規律,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分類培養、人人成才的人才培養理念,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科學人文素養,具有民族精神和國際視野,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寬厚專業基礎和突出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我校提供多種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機會。第一學年結束,學業成績居專業前20%的學生可以在文、理科大類中自主選擇專業,如果學習成績前20%的學生不愿轉出,按照學習成績依次順延,成績排在后面的學生仍有機會;按大類招生的學生除可參與上述專業分流方式外,還可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在招生大類自主選擇專業。
我校還在會計學、通信工程、經濟學、法學、漢語言文學和英語6個本科專業中開展“輔修第二專業(學位)”教育。學生在獲得主修專業的學位證書或畢業證書的前提下,修滿第二專業(學位)所規定的學分,可頒發第二專業學歷證明、學位證書。
我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招收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外合作辦學錄取新生在校待遇與其他同期入學新生一樣,畢業時頒發的學位證和畢業證書沒有區別。
我校校企合作專業主要是企業參與課程設計、在企業實習實訓,不是就業關系,企業負責推薦工作。在校待遇、畢業證和學位證與同期入學的學生是一樣的。我校有以下校企合作招生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集成電路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嵌入式方向)、日語(服務外包)、軟件工程(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專業與青島青軟實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用“2+1+1”模式培養本科生,學生第一、二學年完成基礎課的學習,并強化語言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第三學年強化專業基礎課程,并實現核心專業課程企業化案例教學;第四學年學生在青島青軟實訓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訓基地進行全仿真環境開發實訓,完成畢業設計。
網絡工程(與中興校企合作)采用“3+1”模式培養本科生,學生前三年在我校學習,完成基礎課、專業課和企業嵌入課程的學習,強化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第四學年學生在中興通訊有限公司實訓基地進行開發實訓,完成畢業設計。
我校積極擴大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著力加強校院的國際化建設,國際化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與20多個國家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關系,開展了包括教師交流、學生交流、聯合科研、合作辦學、孔子學院等在內的30多個交流合作項目。學校設立了“聊城大學學生出國境交流專項基金”,鼓勵學生在讀期間或畢業后赴境外學習。面向廣大學生推出了赴美、英、澳、日、韓、俄、德等國以及中國臺灣、澳門等地區在內的短期留學項目、學分互認項目,雙學位項目、本碩連讀項目、博士聯合培養項目以及海外實習項目等。全年引進各類長短期外籍專家100人次以上。學校還與韓國和德國等高校開展了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學校是國家孔子學院獎學金留學生接受學校,設有山東省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與約旦費城大學、薩摩亞國立大學分別建有孔子學院。
我校實行“獎、貸、助、補、減(免)”等辦法,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全面發展。我校設有多種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建立了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以獎學金、助學金、學費減免、困難補助、勤工助學為輔的完善資助體系。
我校收費執行山東省物價部門有關文件批準的收費標準。
中外合作辦學:廣播電視編導22000元/年;
校企合作:電子信息工程(集成電路方向)、日語(服務外包)、軟件工程(高智能移動技術方向)、網絡工程專業(物聯網技術方向)專業9600元/年;電子信息工程(嵌入式方向)專業8800元/年。
其他專業實行學分制收費,標準以物價部門批復為準。
以上標準若有變動,按上級最新文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