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坐落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山東省聊城市,是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范館。1970年山東師范學院遷至聊城辦學,1974年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聊城師范學院,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聊城大學。2012年學校被確定為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學校擁有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具有碩士研究生推免資格,并與海內外諸多高校合作培養博士學位研究生。傳承百年辦學傳統,獨立辦學近半個世紀,學校秉承“敬業、博學、求實、創新”的校訓,發揚“崇教、尚學、敦厚、奮進”的聊大精神,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近20萬名校友遍布海內外。
學校現設25個學院,9個研究院所,2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98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等12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30000余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2108人,其中教授198人,副教授612人。現有雙聘院士3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千人計劃”“外專千人計劃”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海外特聘專家6人,“外專雙百計劃”專家1人,海外高層次專家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范院校優秀教師獎獲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全國師德標兵1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智庫高端專家、高等學校首席專家、齊魯文化英才等28人,山東省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3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
學校擁有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機構1個,共建有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一流學科立項建設學科1個,山東省重點學科10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基地3個,山東省重點新型智庫1個,山東省理論工程重點研究基地1個,山東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山東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個,5個“十三五”山東省高校科研創新研究平臺,山東省高校優勢科研創新團隊1個,山東省協同創新中心4個,山東省高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1個。目前,化學、工程學科進入全球學科排名前1%。近年來,獲批國家級課題271項,省部級課題567項,150項科研成果分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
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個,山東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3個,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8個,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4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1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全國首屆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5項,省級教學成果獎82項。省部級及以上教研教改課題41項,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微軟辦公軟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華龍舟大賽等各項競賽活動中,我校學子每年獲得獎勵5000余人次,其中冠軍或一等獎獲得者達幾百人次。
學校堅持開放式辦學理念,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國際化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與20多個國家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關系,開展了包括海外智力引進、教師互訪、學生交流、聯合科研、合作辦學等在內的30多個交流合作項目,常年開展學生交換留學項目。與約旦費城大學、薩摩亞國立大學合作開辦孔子學院。
學校占地面積3000畝,校舍面積77.5萬余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9億元。東西校區兩個圖書館總面積49970平方米,共有30多個書庫和閱覽室,閱覽座位6000余個,現有紙質藏書281萬冊,中外文期刊1950種,電子圖書310萬種,電子期刊3.5萬種,各類中外文數據庫60個。校園環境優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場所。教學相長、學風濃郁,享有“學在聊大”的美譽。
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優秀項目辦”“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示范文學校園”“中國最美校歌”“濟南軍區國防生培養工作特別獎”“山東省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學校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學術興校、特色亮校、開放活校”的發展戰略,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全力推動學生成長、學者發展、學術增長、學科建設,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區域綜合性大學!
        2019年我校79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27個省(市)招生,總計劃7960人。
        我校錄取批次主要集中在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
        2019年,我校繼續面向山東省招收公費師范生,新增公費農科生招生計劃。均在本科提前批錄取,專業志愿由“專業+定向就業市”構成。
        我校2019年公費師范生招生計劃為594人,招生專業分別是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物理學、化學、歷史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音樂學、舞蹈學、美術學、體育教育。
        2019年公費農科生招生計劃為30人,招生專業為植物保護。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公費師范生和公費農科生在校期間免除學費、住宿費,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所需經費由省財政按每生每年10000元的標準撥付高校。其中生活補助經費標準為每生每年4000元,我校按每人每月(共10個月,寒暑假除外)400元標準足額發放給學生。
        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等多部門聯合發布文件精神,我校2019年招收市級政府委托培養師范生。2019年招生計劃為120人,其中面向泰安市定向就業計劃招生58人,面向濱州市定向就業計劃招生62人,在本科提前批錄取。允許考生跨市報考并須于高考成績公布前參加報考市組織的面試,學生畢業后與用人單位在需求崗位范圍內進行雙向選擇,符合入職條件的委托培養師范生均有編有崗。
        2019年,我校面向山東省招生的音樂學專業使用濟南大學組織的音樂類專業聯考成績,舞蹈學專業使用山東省青年政治學院組織的舞蹈類專業聯考成績,在聯考高校范圍內實行平行志愿,對進檔考生按專業成績錄取;面向山東省招生的書法學專業使用我校組織的書法學專業聯考成績,在聯考高校范圍內實行平行志愿,對進檔考生按綜合分錄取。
        我校為加大對特殊人才培養的力度,成立了季羨林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實施了卓越教師、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建立了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為做好對具有學術發展強烈愿望和學術發展潛力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學校成立了季羨林學院,采取按大類學科編班、名師講學、小班授課等形式,通過開設學科基礎強化課程及素質拓展課程,舉辦“羨林講堂”、羨林學術沙龍等素質拓展活動,促進學生知識、素質、能力協調發展。目前設有人文社會科學大類班,新生入學一年后即可參與選拔。季羨林學院設立了“卓越人才獎”、“季羨林獎學金”。
        車輛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科學與工程等3個本科專業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英語、小學教育等9個師范類專業實施卓越教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法學專業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園林專業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