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顯著、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學校校訓是“海納百川,取則行遠”。
學校創建于1924年,歷經私立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等辦學時期,于1959年發展成為山東海洋學院,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13所重點綜合性大學之一,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學校有嶗山校區、魚山校區和浮山校區3個校區,占地2400余畝。設有18個學院和1個基礎教學中心。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碩士研究生8300余人、博士研究生1800余人。教職工3405人,其中專任教師1683人,博士生導師455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30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4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著名作家王蒙擔任學校顧問、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名譽院長,國家海洋局原局長王曙光受聘學校顧問、海洋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國際著名物理學家錢致榕受聘學校顧問、特聘講席教授、行遠書院院長,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12位知名作家受聘為學校“駐校作家”。
中國海洋大學始建于1924年,是一所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顯著、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學校依山傍海,坐落在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的海濱城市青島。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學校特色鮮明,以海洋和水產為顯著特色的學科體系綜合齊全、全球唯一。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海洋科學、水產科學兩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并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名單。經過幾代海大人的努力,目前海大已發展成為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顯著,同時包括理、工、農、醫、經、管、文、法、教育學、藝術學、歷史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的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同時也是國內首個加盟“北極大學聯盟”的科教機構。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8人,博士生導師450余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12位知名作家受聘為學校“駐校作家”,著名作家王蒙擔任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名譽院長,國際著名物理學家錢致榕擔任行遠書院院長。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辦學條件優越。現有嶗山、魚山和浮山三個校區,校園依山傍海,地理環境優越,以其獨具特色的歐式建筑風格被譽為中國十大最美校園之一。學校辦學條件優越,有國家投資數億元的海洋綜合調查船—3500噸級東方紅2號,5000噸級的“東方紅3”新型深遠海綜合科考實習船正在建造中,基本組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遠海并輻射到極地的海上綜合流動實驗室。海大學風濃厚,有“學在海大”美譽,是廣大學子實現人生夢想的理想高等學府。
2018年海大的招生政策同去年基本保持一致,在實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如果考生專業服從調劑,沒有其他不符合錄取要求情況下,我校一般不會退檔。
在專業錄取方面有略微調整,2017年的表述為“對進檔的計劃數內考生將按‘專業志愿清’方式進行專業投檔,各專業志愿間不設分數級差”,而2018年調整為“對本科普通批次進檔考生,按照‘專業志愿清’方式進行專業錄取,各專業志愿間不設分數級差”。這個調整意味著,所有進檔考生都將統一按照“專業優先”的原則安排專業,而不是去年的“進檔的計劃數內考生”。
2018年招生計劃總數為3850人,跟2017年保持一致,是面向全國招生。3850個計劃中,除普通類之外呢,還包括:自主招生、山東省綜合評價招生、國家專項、高校專項計劃、藝術類音樂表演專業、體育類運動訓練專業、高水平運動隊、少數民族預科班、內地西藏班內地新疆班、支援中西部協作計劃以及中外合作辦學等招生類別。
此外,還有面向港澳臺華僑的聯招,有10個計劃,2018年新增了香港免試生和澳門保送生招生類型。
2018年,我校面向山東省招生計劃總數為993人,其中理工類809人,文史類184人。普通類都在本科批次錄取。在提前批次中,我校有藝術類和綜合評價招生錄取,自主招生將在自主招生批次錄取。
我校2018年山東省綜合評價招生較2017年相比做出了部分調整:
一是招生計劃方面,將物理類專業計劃由2017的10個增加至2018年的20個,總計劃數由50個增加至60個。
二是入圍名單方面,2017年按照不超過招生計劃數1:3的比例公布入圍名單,而2018年將比例提升至1:5。自主招生方面僅僅是在報名條件上做出了微調,總體上看基本變大不大。
學校現有海洋科學、水產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并入選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有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學、海洋地質、水產養殖、漁業資源、捕撈學、環境科學、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10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海洋科學、海洋技術、化學、生物科學、法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資源開發技術、藥學、水產養殖學、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環境工程、會計學等1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目前,海大在地球科學、植物與動物學、工程技術、化學、材料科學、農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環境學與生態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等9大學科(領域)躋身美國ESI(基本科學指標)全球科研機構排名前1%,由海洋和水產等優勢學科輻射帶動的管理、經濟、法學、文學等具有文理交叉特征的學科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學校在招生章程中明確寫明,對進檔考生專業的安排辦法:對本科普通批次進檔考生,按照“專業志愿清”方式進行專業錄取,各專業志愿間不設分數級差,即對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要求的考生按“專業志愿優先”的原則安排專業,同一專業志愿內按分數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安排專業,無法滿足專業志愿又不服從專業調劑者,作退檔處理。
自主招生、山東省綜合評價招生和高校專項計劃考生的專業安排按照“分數優先”原則進行。
我校近年來在山東省的錄取分數情況一直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2017年,山東省首次實現一本、二本合并本科批次錄取,我校在山東省共錄取本科批次普通類考生882人,其中文史類錄取143人,錄取最高分620分,最低分596分,最低分高出普通本科控制線113分,高出自主招生最低錄取控制參考線67分,最低分在全省位次大約是2000名;理工類共錄取739人,錄取最高分651分,最低分614分,最低分高出普通本科控制線181分,高出自主招生最低錄取控制參考線99分,最低分在全省位次大約是11000名。
2016年錄取的理科最低分為632,高出重點線95分,文科最低分為587,高重點線57分; 2015年錄取的理科最低分為637,高出重點線75分,文科最低分為618,高重點線50分;以上數據僅供參考。山東省實行平行志愿后,一般情況下,各高校錄取分數線會保持相對穩定,建議考生以往年分數所處位次作為更多的參考依據。
中國海洋大學一直以造就國家海洋事業的領軍人才和骨干力量為特殊使命,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一直有一套獨具特色的理念和體系。
學校本著“通識為體、專業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實施以“有限條件的自主選課制”和“學業與畢業專業識別確認制”為核心的教學運行管理體系。為 “學習在海大、創新在海大、成才在海大”提供有力保障
1.“套餐+單點”式的選課制度:學生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并結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適時調整職業取向,按照學校規定在全校范圍內跨年級、跨專業自主選修課程,以實際選課學習情況確定畢業專業。
2.實行彈性學制:本科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提前達到畢業要求的,可以申請提前一年畢業;四年內未能達到畢業要求但符合延期條件的,可以申請延遲一年或兩年畢業。
3.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涉海拔尖人才”培養計劃。依托“海洋學、化學(海洋化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海洋生命科學與技術跨學科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和“水產養殖學專業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探索由前沿科學研究引領的科教融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卓越工程師、農林、法治、會計和新聞人才計劃、設立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和CFA(注冊金融分析師)課程班,探索產教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型卓越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國際化人才培養。實施中澳“海洋科學“專業、中美“法學”專業等4+0合作辦學、中法3+1+2工程師聯合培養、中外2+2聯合培養等多種國際合作模式,搭建高層次、多樣化的國際科教合作平臺,支撐國際化人才培養。
4. 推進第二校園經歷。開展中法、中美、中加、中韓、中日等多個學生交流項目,與臺灣中山大學、臺灣義守大學、臺灣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廈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著名高校進行交換培養,使更多學生在校期間有第二校園學習經歷。
我校對轉專業是開放的。我們實行以“有限條件的自主選課制”和“學業識別與畢業專業的識別確認制”為核心的本科教學運行體系,這套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給學生更大的自主選課和專業調整權,實行“套餐+單點”式的選課制:“套餐”是指每個專業都有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所修課程滿足方案要求,方可申請畢業;“單點”是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點以及社會的需求等情況,通過跨科類、跨年級、跨專業自主選課,適時調整專業取向,實現轉專業、輔修其他專業的目的,最終所修課程與哪個專業的培養方案相匹配,那么經過識別,學生可以申請從該專業畢業。
也就是說,學生從什么專業畢業不取決于高考錄取時被錄到哪個專業,而是取決于他學習了哪個專業的課程、達到了哪個專業的畢業要求。這套體系不管是從理念還是從技術層面上都是一種創新,這在國內高校還是比較先進的。
海大目前招生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有兩個,分別是法學類和海洋科學類。
海洋科學類(中外合作辦學),2018年面向山東省招生計劃為40人。該項目從2014年開始招生,是由中國海洋大學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合作開辦的海洋科學專業的本科教育項目。學生完成全部課程并達到培養方案要求后,由中國海洋大學頒發海洋科學(合作辦學)本科畢業文憑和學士學位。在此期間學生可選擇赴塔斯馬尼亞大學階段(后兩年)學習,符合塔斯馬尼亞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學業要求的可同時獲得中國海洋大學和塔斯馬尼亞大學頒發的雙學位證書。每學年學費為5.2萬元人民幣(國內)。
法學類(中外合作辦學),2018年面向山東省招生計劃為38人(理工類9人,文史類29人)。該項目從2015年起招生,是由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羅杰斯法學院聯合設立的法學專業本科階段合作辦學項目。項目通過教授中、美兩國的法律制度,培養既通曉國內、國際法律規則,又具備熟練英語溝通能力的涉外高端法律人才。完成雙方學業要求的學生將同時獲得中國海洋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和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文學學士學位(法學方向)。學生經選拔可以赴美完成部分學業。項目學費為7萬元人民幣(國內)。
正是因為海大獨特特色并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工作,建校90多年來,一批批海大俊才從這里走出,成長為國家和社會的棟梁。畢業生中已有14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參加中國第一次南極考察的75位科學家中一半以上是學校畢業生。
近幾年,學校一次就業率均在90%以上,平均40%以上的畢業生選擇考研或出國(境)深造,選擇就業的畢業生大多數能夠到國家重點單位、政府機關、高校及科研機構、其他事業單位、大型企業集團、高新技術等行業就業。另據調查,70%以上的畢業生在各大主要城市及沿海開放城市就業。
學校深化和海爾、海信、華為、中興等大中型企業以及各海洋研究單位的良好合作關系;重點拓展沿海地區畢業生就業空間,不斷加強與江蘇、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河北、山東等沿海地區的用人單位聯系,吸納各地用人單位組團到校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