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莊原名“窮命莊”,“興隆”表達了村民對生活的希望。明末清初,單家和陳家兩個大戶為躲避戰亂來此安居。
興隆莊東臨翼云湖,北依“魯南第一峰”翼云山。這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小村莊,至今仍保留著最原始的建筑特色,是山東境內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板房建筑群。整個村子以石塊筑墻,以石板覆頂,散發著一種古樸的美感。肅穆的石墻石瓦,彎彎曲曲的石巷,錯落有致的石板房,嘩嘩流淌的泉水,凝重與靈動間展現出興隆莊村特有的風韻。村中有一個建于民國初年的戲臺,每年冬季,當地百姓百姓就集資請來戲班在這里唱大戲,感謝山神土地老一年的保佑,祈求來年能夠風調雨順。61歲的單士雨老人每天都會來這個戲臺打掃,他還保留著當地獨有的特色美食豆扁湯的制作工藝。先用石磨將黃豆壓成豆扁磨碎,然后在農家獨有的大鐵鍋中熬制成豆扁湯,別有一番風味。
村中還保留了許許多多的民俗手藝,其中棗莊泥塑為其中的典型代表。46歲的劉進潮從小受父輩泥塑藝術的熏陶,對素描、國畫、書法有著濃厚的興趣。泥塑的制作工藝也極其講究,以傳統泥塑“兔爺”為例,首先是將已經沉淀好的泥土揉捏,然后放進已經做好的石膏模板,分別將兩部分用手按壓使其更好成型,然后合并粘結縫隙,稍等片刻之后,將“兔爺”雛形從模具中取出,再進一步的修繕,最后經過燒制烘干、上色之后,一件作品就這樣完成了。在復雜工藝和細膩的雕琢下,傳統手藝代代相傳,延續至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