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記者獲悉,青島市黃島區瑯琊臺遺址被批準列入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遺址上采集的小篆文“千秋萬歲”瓦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據悉,瑯琊臺遺址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約1.96公里,東低西高、東西走向有主山梁和多道山梁。臺基位于主山梁東側,向西過山口與爭高山對峙。臺頂部寬闊平敞,周長150余米,臺基(含山體)面積為5.88平方公里。此次獲批的保護區域范圍包括瑯琊古祭祀臺、古郡城、古港口及其周邊地區。
由于秦朝存在時間短暫,秦文化遺產除關中一帶較為豐富外,關外六國極少有秦文化遺址發現,而瑯琊文化恰恰是秦文化在關外最重要的和遺存最豐富的文化遺產,瑯琊臺、瑯琊古郡城、古港等文化遺址均見諸各種史料記載。
近年來,考古專家通過對瑯琊臺遺址的多次調查,發現了數量眾多的秦漢陶片,并發現多處秦漢陶水管道。在瑯琊臺上采集的小篆文“千秋萬歲”瓦當,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是我國現存較早的文字瓦當。(潘旭業 韓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