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榮成市成山頭成山頭位于山東半島最東端,其脈綿延長入海,是我國海岸線的最東端。成山頭又名天盡頭、成山角、山東山嘴、山東高角,因地理位置獨特,自古便有朝舞、成山、神山等七種說法。

從地理區劃講,這里屬榮成市龍須島鎮,馳名中外的“天盡頭”三面環海,一面接陸,與韓國隔海相望,僅距94海里,是中國陸海交接處的最東端,最早看見海目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譽為“太陽啟升的地方”,有“中國的好望角”之稱。

成山頭風景區最高點海拔200米,東西寬0.75公里,南北長1公里,占地面積二點五平方公里。這里群峰蒼翠邊綿,大海浩瀚碧藍,峭壁陡立,巨浪飛雪,波濤卷涌。以筆者之見,這里是觀海最理想去處,在這里看到的海才是真正的大海!正因為如此,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古時成山頭被認為是日神所居之地。據《史記》載:姜太公助周武王定天下之后,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210年秦始皇曾兩次駕臨此地,拜祭日主,求尋長生不老之藥,留下了秦橋遺跡、秦代立石、射鮫臺、始皇廟以及李斯手書“天盡頭秦東門”等古跡;公元前94年,漢武帝劉徹東巡海上,拜成山是主祠,觀日出,建成山觀,還作了赤雁歌。

成山頭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隋、唐、明、清都有兵事發生。震驚中外的甲午戰爭黃海之戰,就發生在成山頭以東的海面上,愛國將領鄧世昌在此戰中殉國。為表彰他誓與戰艦共存亡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光緒皇帝御賜碑文,謚號“壯節”,鄧碑至今仍保存在始皇廟內。
建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內外著名作家、藝術家先后到此觀光。1984年10月23日胡耀邦同志在貴賓樓休息時,臨窗眺望大海,情趣昂然,欣然命筆:“天盡頭”、“心潮澎湃”。“心潮澎湃”四個字蒼勁有力,刻在一塊高4.65米、寬2.48米的花崗巖石上,立于貴賓樓東側,與屹立在大海中的“天盡頭”石碑遙相呼應。
1874年英國人在成山東端建了一座高16.3燈塔,燈光射程21海里,至今完好無損,正常使用。為了防止大霧海上船只看不見燈光,辨不清方向,英國人又在燈塔旁邊建造了一只大霧笛。每遇大霧天,霧笛每隔兩分鐘便自動鳴笛一次,笛聲可傳逾三十海里。

成山頭還有座始皇殿,史書又稱秦皇宮、始皇宮、秦皇廟,坐落于成山三山南峰陽坡。據道光年版《榮成縣志·古跡》載:當年始皇東巡東山時,在此修筑秦皇行宮。后當地居民幸運始皇臨此,不斷擴修成為始皇殿,由道家主持。至明代正德年間,其規模已占地300畝,正殿三幢,配殿房屋不計其數,內住道士200多人。此廟后被燒毀。現在的廟內存有始皇塑像,雙銀杏樹、御賜鄧世昌碑、海神娘娘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