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 高家濤)五一小長假結束。而每逢假日前后,關于假期設置的問題總會被提及。昨晚,央視官方微博發表題為《五一無長假,實在負春光》評論,呼吁恢復設立五一黃金周;而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在做客央廣“中國之聲”欄目時,則建議取消國慶黃金周。五一黃金周,該不該恢復,又成為熱議話題。
多放兩天假可行不可行?
假期該如何合理設置,是公眾關注的熱點。昨日,央視官方微博@央視新聞發表題為《五一無長假,實在負春光》的評論說,6年前五一長假被砍,關鍵就在于法定節假日總數只從10天增加到11天。于是為了給清明、端午、中秋各找出1天來,不得不把五一縮短。其實恢復五一七天長假,不需要大動干戈,只需要把全年法定節假日總數從11天增加到13天。給全國人民多放兩天假,可行不可行?
從網絡上的反應看,@央視新聞的這一觀點說到了不少網友的心里,網友“小米”評論說,雖然假期看起來挺多,但真正能夠休息的時間還是太少了,而現在的“挪假”式放假更讓人欲哭無淚。根據目前的放假安排,“挪假”式的放假調休已成慣例。以此次五一假期為例,看起來是三天假期,但實際上是放假一天加上一個“挪出來”的周末,代價是在放假前連上7天班。針對這種放假模式,有網友調侃,要連滾帶爬的集中上班,才能換來最后的黎明——小長假。
昨日,新華社針對這種“挪假”發表評論說,面對百姓越來越強烈的休假需求,相關部門也需要認真考慮民意,休假方案的調整和完善已迫在眉睫。
相對網友對“挪假”的吐槽,另一個問題讓更多網友無奈:帶薪休假。有網友說,無論是黃金周取消與否,討論的前提應該是帶薪休假及日常周末休息的保證。在目前,連基本周末休息都難以保證的情況下,討論取消黃金周無異于討論饑餓的人為何“不食肉糜”。
取消五一長假之后再取消國慶黃金周?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當年曾呼吁取消五一長假,這一建議后被有關方面采納。而昨日,蔡繼明在接受央廣采訪時,再次提議取消國慶黃金周的三天假期,改為一天,把另外兩天給重陽和中秋。他認為,要變“集中休假”為“分散休假”,從“全民統一強制休假”過渡到“個人自由休假”。
這已經不是蔡繼明第一次提出取消國慶黃金周,早在2008年,蔡繼明就提出,“若條件成熟可以取消十一長假”。其時,蔡繼明表示,雖然“黃金周”制度的實行一度帶來消費熱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影響力正呈現出逐年衰退的趨勢。同時,其自身的缺陷及由此而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日益顯現。
針對蔡繼明的建議,多數網友表示反對。在之前的一項有121470人參與的網絡調查中,82.4%的網友反對取消,反對者表示,取消五一黃金周后,國慶黃金周成為不少人回家探親或舉家出游的唯一機會。與此同時,有網友表示,假期設置不能僅用經濟效益來衡量,更應該考慮社會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