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宴請銳減,高星級酒店遇冷,這是市場變化帶來的自然反應,有些人認為,大眾消費才是酒店行業的轉型方向。
毋庸置疑,大眾消費肯定會成為今后部分酒店的轉型方向。但是,高星級酒店也有其市場需求,因此,改善品質、提升服務仍然是轉型的一個方向。業內人士提出,酒店要做出主題,做出文化,做出特色,可是如何做是一個問題。
“超市進酒店”的啟示
1月下旬,“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之風讓全國的高端餐飲業有些猝不及防,公務接待量銳減,企事業單位年會退訂等,生意的冷清讓許多高星級酒店猝不及防。
此時,位于濟南經十西路的舜和國際酒店里的海鮮超市已經運營一月有余,經營雖受到一定沖擊,但酒店門前車水馬龍,生意還算紅火。
舜和的轉型,比中央的精神早一個月,“這純屬巧合,我們當初只是覺得高星級酒店的‘畸形發展應該回歸自然狀態。”舜和酒店集團董事長任興本告訴記者,今天高星級酒店所面臨的挑戰性質完全不同,公務接待市場必定萎縮,真正的營銷時代到來了。
2012年12月,該酒店二樓的25個宴會包間,改成了560余平方米的海鮮超市,有130余種高中低檔海鮮、500種菜肴可供挑選,定價實行“成本+加工費”模式計算,成本價人人都知道,加工費5到10元不等,消費者幾十元可以吃飯,也可以點出上千元的菜品。最初培養的6名專業點菜師已明顯不夠,“現在又過來十幾名服務員兼職點菜”,工作人員于婷婷說:“我們還要負責餐中巡臺和餐后看臺,實現‘酒店管理顧客消費’模式,目前每桌客人對菜品的消耗量達90%,泔水量大幅度縮減。”
“這不是降價,也不是降低品質,而是銷售模式的轉變。”任興本說,在高星級酒店,如果一桌宴會收入降到1000元以下,肯定越做越賠錢,在酒店里開超市,只是為了拓寬銷售渠道,對體驗式經營模式的一次探索。
轉向大眾消費嗎?
據了解,“湘鄂情”日前宣布從高檔餐飲轉向大眾化餐飲。但如果高星級酒店紛紛效仿走大眾消費路線,一個可以想見的結果是“價格戰”,這在許多行業中并不新鮮,結果是惡性循環。
眾所周知,國內高星級酒店多脫胎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涉外賓館”,其服務對象最初是外賓,服務理念體現的是西方觀念。那是統一的標準化的服務,是單一需求。“而目前又有多少高星級酒店專門服務外賓呢?”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他曾經對省內29家高星級酒店作過調查,在填寫調查問卷時,只在9家酒店中找到了外賓。消費者的群體變了,就要有多元化的需求跟上,追求個性。這些恰恰是高星級酒店所缺少的。
社會上終歸要有高端消費,終歸少不了正常的公務接待和商務宴請。任興本說,高星級酒店應該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研究市場規律變化,搞好貼近市場需求的產品開發,拓寬利潤來源。
有公開資料顯示,國際品牌飯店的盈利模式包括常規營業利潤、品牌管理收入、關聯產品收入、顧客價值管理增值收入、資產增值收入、資本收入等若干盈利渠道。如此來看,“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是高星級酒店轉型的一次重要契機,由畸形回歸自然。應該由統一標準化的西方人觀念轉向服務國民消費的中國色彩。
搞好細分市場、差異化經營
雖然2月份,高星級酒店經營經歷了“冰點”,但業內人士更愿意將此看成酒店業發展的一次重要機遇。山東省旅游飯店業協會會長、山東大廈總經理杜文彬說,未來正常的公務接待照舊,大眾消費更加活躍,酒店業應該優化市場結構,細分市場,搞好差異化經營。
“歐美和日本客人在一個飯店里是很難共同地、長期地形成固定的客源結構”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會長張潤鋼說,高星級酒店轉型絕對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開通大眾化的產品并不一定適合每一家飯店,這個要慎重。
有酒店從業者提出今后要加大銷售力度。張潤鋼認為,市場不等于銷售,酒店銷售絕對不是簡單地跟銷售部的人講出去抓客人,這是過時的做法。要從市場體系、價格體系、市場結構的分析和市場結構的定位全方位地思考研究。這一次出現的問題,高星級酒店應該從更深的層次,用更專業的辦法去對應。
“30年來,中國飯店業每一次碰到大麻煩,主要的不是需求造成的,而是供給造成的,我國的酒店建設缺乏理性。”張潤鋼說,全國700多家五星級酒店,很多在三、四線城市,而很多城市根本沒有對五星級飯店的需求,但是地方政府需要一個五星級飯店。所以,近年來的高檔飯店大部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產生的。大量的供給最后就形成了“僧多粥少、大餅攤薄”的局面。
高星級酒店要做出主題,做出文化,做出特色,然而“千店一面”的背后是人才的匱乏。杜文彬曾透露,論星級酒店的數量,山東在全國排第二,共870家。但論經濟效益和平均房價,我省現有的高星級酒店普遍“位高價低”、“多而不強”,高級主管人才留不住、基層服務員招不來的困境日益凸顯。
據了解,目前山東高星級酒店的人員支撐條件跟不上硬件的發展速度。僅有20%-30%的本科生到酒店企業工作,而研究生的比例則不超過10%。高星級酒店招工難,高素質管理人才稀缺、流動性大成為業內共識。本報記者 邵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