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哥華吊橋公園。陳少蘭 攝
好多年了,人生不是出行,就是在計劃出行。
一月到二月間,去了印尼、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總覺得都還在眼前,一轉眼間,又已到了計劃中的北美及中美洲之行。我和女兒的人生,被一次次的出行,分割成若干小塊,前后不一定很有關聯,但總的方向無甚變化。你可能生活在這里,也可能生活在那里,但你難以總是呆在同一個地方,見同一批人。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人生需要不斷的變化。
為節省機票成本,買了上海經北京飛溫哥華的機票,全程差不多十六小時。看在錢的份上,轉下機是值得的。喜歡旅行,經濟又不是那么寬裕,有時則免不了發個毒誓,對自己說:有朝一日,有錢了,去哪里都直航,不再受這個罪了。但心里知道不會有那一天,且不說目前看不到自己可有那天,就算有機會,為了掙錢需要付出的代價,也遠非自己可以承受。再者,就算有錢直航了,又想把錢省下來去更多的地方;等有錢去了更多的地方,又想把錢省下來去太空旅游?傊,這樣的愿望,根本無法窮盡。
安頓下來后第一件事,還是問超市在哪里。事實證明,這個太重要了。在這個叫T&T的超市里,簡直有我們所需要的任何東西。超市名字猛一聽,以為是TNT―――烈性炸藥。不過,其物品之齊全、規模之大,倒也的確震憾,效果還真和烈性炸藥差不多。在北美,溫哥華有著舊金山之外最大的華埠,三步之內,必可聽到粵語或是普通話。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令許多香港人對前途產生了困惑,并最終選擇了移民,當然,今天香港的快速發展,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又回流到了香港。
今天的溫哥華,即使與美國經濟極度發展的西雅圖距離如此之近,它依舊保持了獨特的城市風格,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典雅、內斂,一如它的氣候。這個城市雖然緯度高,然而西有北太平洋暖流,東有落基山脈擋住了冬天從東北部襲來的寒潮,令其氣候在北美洲是出名的好。更重要的是,它對移民海納百川的胸懷。走在大街上,非白人裔幾乎占到了三分之一或是更多,華裔、印度裔尤其多。我們在溫哥華的幾天里,遇到了不少帶著頭巾,留著大胡子的錫克教徒,這種情況,就是在歐洲也不多見?梢娂幽么、溫哥華,其文化的包容性,的確如個性溫和的君子。而我一直相信,任何一種文明,只要有包容性,便會有無限種發展的可能。
次日我們坐輪渡(sea bus)去了吊橋公園,在輪渡上回看溫哥華主城區,才發現,遠望著的它,實在別有風情。吊橋公園因其長達140米的吊橋而聞名,然以我之見,重要的不是它的吊橋,而是它的參天樹木,這些溫帶針葉林,為了爭奪溫帶不多的陽光,顯然是一個勁地往上長,陽光透過葉間的縫隙,灑到不時出沒的上竄下跳的動物身上,折出喜悅的光。人類的確不能一再地擴張他們的欲望,把其他生物擠到角落里,地球因為生物的多樣性而更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