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流域 探風情舊影
遼闊、平坦的大耕地是東北區別于其他省市地貌的顯著特征。六月的一天,沿著嫩江走,在這詩意的大濕地,既能感受到濃郁的人文歷史風情,又能欣賞到嫩江流域的絕美自然風光。
達斡爾族為曾經的漁獵民族。
扎龍丹頂鶴保護區
金長城起點
達斡爾族 曾經的漁獵八旗
清代興安嶺南麓由達斡爾人、鄂溫克人組成的八旗稱作布特哈八旗,意為“漁獵八旗”。漁與獵是達斡爾族古老和主要的生產活動,由于捕獵的限制,現在鷹獵活動幾乎已經消失,捕魚成了日常生活中延續古老生活習俗的重要一項。達斡爾族人深諳魚性,擁有多種捕魚方法和技巧,比如冬天的鑿冰撈魚、非凍期的鐵戳插魚、箅網罩魚等都是傳統方法。
“哈庫麥勒”是達斡爾族流行的傳統歌舞藝術,是典型的集歌、舞、號、打四項功能相結合的綜合性、群眾性民間歌舞表演形式。村里歌舞隊的姑娘們,在村里的果樹前,幾位姑娘熱烈地跳起了哈庫麥勒,嘴里還隨著歡快的節奏呼號著。最有特色的是姑娘們還拳來腳去地佯裝打斗,奔放的動作乍慢還急,跌宕起伏,不停游弋穿梭的身影淋漓盡致地演繹了達斡爾族純樸、豪放、勇敢、堅強的民族性格。
舊時住宅 “介”字形草房
大登科村,村民胡戰柱的女兒帶我從河邊穿過土路來到屋前。村子面積不大,估計有幾十戶人家,胡家還保留著傳統的居屋。主建筑從側面看是個大大的“介”字形草房,主屋旁連接著一個醒目的尖錐形土坯,院子由柳條編織的籬笆與鄰居分隔。屋頂以松木作為房梁,墻體為土坯,看外觀是抹著黃泥,立字形木架起脊,胡戰柱介紹說屋頂上的草為苫房草,一般四到五年換一次新草。長者住正房,兒孫住廂房,東廂為糧倉。現如今這種傳統三合院式的舊式住宅越來越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