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是濟南的第三大名泉。其實珍珠泉也是一個泉群,除了珍珠泉外,周圍遍布著楚泉、溪亭泉、舜泉、太乙泉、玉環泉等大大小小的泉,就連院子外面的王府池子、騰蛟泉、散文泉、朱砂泉等,都屬于珍珠泉群。珍珠泉泉池長42米、寬29米,周圍砌以雪花石欄,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氣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飄撒的萬顆珍珠,故得名為“珍珠泉”。
要說珍珠泉是一個“貴族泉”,一點也不為過。珍珠泉地處明代的德王府(德王是明英宗二兒子的封號,原在德州,后遷至濟南),后來的山東巡撫衙門,今天的山東省人大院內。珍珠泉邊雕欄玉砌,亭臺樓閣,歷來就是達官貴人、名流雅士游歷賞泉之地。
珍珠泉的傳說:珍珠泉的串串“珍珠”是當年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淚所化。遠古時代,歷山(今千佛山)下出了一個大賢人——舜,他自小就跟著當地百姓在山下耕種,在群體生活中逐漸顯示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三十多歲就被人們推舉為首領。堯聽說后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后連國君之位也禪讓于舜。舜勤于政事,常四方巡視。有一年,舜遠行南方,而山東一帶遭受了大旱,娥皇、女英便帶領父老兄弟早晚祈禱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蓋跪出了血,天空仍沒有一絲云影。姐妹倆又帶領大家向龍王要水,人人雙手都磨出血泡,終于挖出一口深井。正在這時,南方傳來舜帝病倒于蒼梧的消息,娥皇、女英當即啟程南行。看著揮淚話別的人們,她們禁不住一串串淚珠灑落大地。突然,“嘩啦”一聲,淚珠滴處,冒出一股股清泉,泉水如同一串珍珠汩汩涌出,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后人有詩曰:“娥皇女英異別淚,化作珍珠清泉水。
也許是珍珠泉位于山東官府之內,歷史上達官貴人很多都與珍珠泉產生了關聯。乾隆皇帝曾經在珍珠泉邊漫步,提筆成句,便有了這座御碑亭。
這株樹不是一般的樹,而是桂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