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羅馬是一座厚重和凝固的堡壘,那么威尼斯就是一艘輕盈和流動的舟船,仿佛一支飄蕩在水上的華麗詠嘆調。威尼斯素有“水上都市”、“百島城”和“橋城”之稱,建于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177條水道將城市分割成118個小島,401座橋梁將各個島嶼連成一片。

水上城市的淵源
威尼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53年。 相傳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游牧民族的侵擾,相繼逃亡至亞得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公元10至14世紀,威尼斯逐漸發展成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公元14至15世紀,威尼斯達到了全盛時期,是當時意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也是地中海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16 世紀開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于拿破侖的統治,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滅亡;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1866年,威尼斯地區和意大利實現統一,并成為意大利的一個地區。現為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區首府,威尼斯省省會。

威尼斯的先民們來到此地后,開始在淤泥中修建城市。他們先在水底的泥土中打下木樁,木樁一根挨著一根,整個城市的建筑下面全部是木樁打成的地基。為此,意大利北部的森林被砍伐一空。地基上鋪著木板,然后再在上面用沉重的大石塊蓋上房子。獨特的建筑方法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威尼斯城,可以說,威尼斯是其先民們在水中建起的一艘不沉之舟。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名于水的威尼斯城如今卻困于日益嚴重的水患。隨著近代工業化發展的進程,過度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巖石層的塌陷,整個城市的建筑正慢慢地沉入水中;而抬升的海平面使得威尼斯城被海水浸泡的日子越來越多,現已達到每年200天,而在17世紀初,這一數字只有7天。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持續的降雨使得威尼斯瀉湖地區的海水在漲潮時發生倒灌。經年累月,許多古老建筑物的地下結構被腐蝕,造成大批古建筑下沉。威尼斯的先民們大概不會料到幾百年后的今天,其后代可能會生活在一座水中城市之中。
棄舟登島,那種漂浮的輕盈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踏實的穩重感。帶著乘坐“貢多拉”的余興,伴著船夫的吟唱聲,游人邁開腳步,隱入威尼斯的各個島嶼,近距離感受一個真實的威尼斯。

威尼斯最有特色的島當數Burano島。島上的每一幢房子都有一種不同的顏色,黃色、藍色或者磚紅色,猶如童話世界;Torcello 島和 Lido島有著優雅的海灘和威尼斯最清澈的海水,是旅游度假的天堂;慕拉諾則是威尼斯的玻璃工業中心,這里所產的“慕拉諾玻璃”以優美繁復的古典裝飾風格和精細卓絕的手工制作工藝聞名于世。
威尼斯的狂歡節歷史上赫赫有名,目前是全世界四大狂歡節之一。一個人戴上面具,失去了身份,獲得了自由,可以放肆,可以放縱,這是很多人喜歡狂歡節的理由。節日期間,戴著面具的人們走在街上,碰面時,彼此會說:“你好,面具先生。”既然來威尼斯,不妨放肆一下,無論是否趕上狂歡節。套上面具,戴上一頂丑角的帽子,在大街上招搖過市,還要大喊一聲 “你們好,不戴面具的先生們”,且不管威尼斯人是否聽得懂中國話呢 !

TIPS
每年的冬去春來之際,人們自動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歡慶新的一年的農事活動開始。而威尼斯狂歡節的起源則還有一說:公元12世紀,古老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國日漸強盛,1162年的初春,它戰勝附近的阿奎萊亞封建城邦國,稱霸一方。為慶祝這一勝利,威尼斯人走上街頭高歌歡舞,時到1296年,這個尊崇天主教的城邦國根據宗教節日的安排,正式把一年一度的歡慶活動時間固定下來,即從2月初到3月初之間到來的四旬齋的前一天開始,延續大約兩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