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景點門票價格相比,國外景點票價相對于當地居民收入水平,民眾普遍沒有“貴”的感覺。美國較大規模的國家公園門票一般在20美元左右;韓國首都多個王朝宮殿,最貴門票約合人民幣16.7元,約等于街頭一杯普通咖啡;意大利古羅馬斗獸場只需6歐元;法國包括盧浮宮在內的博物館門票從1歐元到8歐元不等,兌換成人民幣看似不少,但與當地居民收入相比不高。
在國外發達國家,大型公園及公共博物館類文化旅游勝地,其門票價格均由相關公共機構統一制定,并立法保證,不可隨意調高票價。數據顯示,國外著名景點門票收入在其運營費用中占比不大,景點運營主要依靠政府補貼或其他盈利渠道。
例如,韓國從2007年開始所有國立公園免費開放,所減少的門票收入全由財政補貼,據悉,即使在免費開放之前,門票收入只占到全年所需維護經費的22%,政府財政補貼就已經占到65%。在法國近40家國家公共博物館的運營費用中,國家直接補貼占到42%,門票和場地出租收入只占到23%。
除國家財政補貼,國外著名景區還通過多種途徑籌集資金。法國盧浮宮除設立營業攤點、場地出租外,贊助是盧浮宮獲得資金的主要方式之一,提供贊助的公司涵蓋時裝、銀行、保險等多個領域;墨西哥金字塔每年收入可觀,但絕大部分收入不是來自門票銷售,而是酒店業、餐飲業、紀念品和工藝品銷售、出租車和導游費用。(高曉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