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 (比束河古鎮更適合閑逛的地方):“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
如果說束河是10年前的麗江古城的話,這里就是20年前的麗江,同樣的小巷流水四方街,這里更加古樸淳厚。
寺廟的對面就是古戲臺
沙溪古鎮,茶馬古道最后惟一幸存的古集市。很多人說現在的沙溪像是多年前還未被游人涉足的麗江古城,清靜至極,每戶人家都平靜的過著自己的日子,沒有游客,沒有大巴,沒有黃金周。現在的沙溪雖然也有了不少的商業開發,不過大多都是當地人經營,還有一小部分是逃離都市水泥森林到此避世的外省人和外國人。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沙溪商貿交易的地方。四方街有一座寺廟,寺廟對面是古戲臺。據說,這樣的布局是要演戲給神佛看。四方街中間有一棵數百年的古槐樹,枝繁葉茂,慢慢看著時光雕刻著沙溪古鎮,靜靜伴著靜好的歲月。
玉津橋
玉津橋矗立在古鎮護城河黑惠江上,河邊在周末趕集時還有很多人在交易馬匹,茶馬古道在這里留下了追古懷今的記憶。
古戲臺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東面建筑群中央臨街位置,與西面興教寺殿宇、寺門建筑成一中軸線,將古四方街平分為南北兩半,從而劃定為各類生意經營范圍提供了實物標志。古戲臺主體建筑結構是魁星閣,戲臺只是其附帶功能,是當地白族人民敬奉魁星的地方,其建筑高三層,前戲臺,后高閣。建筑結構精巧,出角十二角,翼然若飛。雖經修繕,但基本上保持了原建筑風貌。古戲臺與興教寺遙相響應。每逢民族節日,全鎮白族兒女各自身著節日盛裝,彈著龍頭三弦,齊聚四方街,在戲臺上載歌載舞,四方街上人頭涌動,興教寺里善男信女敬拜神佛,一片歡樂吉祥。其中最為熱鬧當數每年農歷“二月八”太子會。據說,在沙溪一直流什著一個這樣的規矩,沒有到四方街古戲臺上演同過,不能稱是沙溪人,可見四方街古戲臺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交通:大理下關客運站,坐到劍川縣的班車,行車約3小時,到達后轉中巴去沙溪,行車約50分鐘。也可在麗江客運站坐到劍川縣的班車,行車約2小時。
當地特色小吃有稀豆粉,羊乳餅。每周周五是鎮上趕集的日子,可以去湊湊熱鬧。
云龍諾鄧古村 (一個有”古橋博物館“之稱的村莊)
由于地處偏僻,這些上百年歷史的古橋得以完整保存,古橋大都分布在a江上,云龍縣到蘭坪縣的公路旁。
這里在歷史上還是明代中央直屬單位五井提舉司所在地,村里的那一口古鹽井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的諾鄧火腿。
諾鄧村
諾鄧村過去一直被叫“諾鄧井”,“井”就是鹽井,“諾鄧”是白語的譯音,意思是“有老虎的山坡”。公元前110年,云南最早開發的鹽井是云龍井和安寧井,據考證,云龍井就是諾鄧井。這個小小的山村距云龍縣城僅6公里,幾十年來,很少有人造訪。直到近幾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后,這個千年古村才開始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