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沙灘位于鳳凰島旅游度假區中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改革開放以來青島新十景,被央視九套《旅行者》欄目作為旅游目的地廣為宣傳,素有“亞洲第一灘”之美譽。
金沙灘沙灘全長3500多米,寬約300米,呈月牙形東西伸展,是我國沙質最細、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沙灘之一。自然環境優美,濱海木棧道、景觀長廊、高端會所、涼亭、水車、漁船等一系列精致的木質小品與大海、沙灘融為一體,展現出一幅優美的海濱畫卷。2007年,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金鳳凰獎永久落戶青島鳳凰島,一座由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設計者、著名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設計的金鳳凰大型雕塑“祥鳳和云”也矗立于沙灘岸邊成為景區的標志性建筑。景區周邊希爾頓大酒店、涵碧樓等數個高端酒店正在加快建設。
景區各項旅游和服務功能完善。擁有1座大型地下沖浴中心和6座小型沖浴室,浴場于每年7月1日——9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設置了活動展演區、景觀休憩區、沖浴服務區、餐飲購物區、運動娛樂區、汽車露營區,高端VIP服務區,開展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沖浪旋艇、快艇、帆船、皮劃艇、潛水、飛天環車、碰碰車、沙灘篝火、電瓶車觀光等豐富的水岸娛樂活動,是區內最大的室外游樂園。景區內一處大型美食娛樂廣場、多處高檔休閑會所、特色海邊廚房、主題酒吧可同時滿足數千人高中檔和大眾等不同餐飲需求,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可為游客提供咨詢、導游、導購、旅游代理、VIP接待、緊急救助等服務。
這里是中國大學生沙灘排球訓練基地,節會賽事活動豐富。一年一度的“中國·青島鳳凰島(金沙灘)文化旅游節”自1998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4屆,是“青島繼啤酒節”、“海洋節”之后的第三個面向國內外的重大節慶活動。2009年全國十一運會沙灘排球比賽、2011年第七屆中國大學生沙灘排球錦標賽以及國際沙灘足球邀請賽和沙灘足球文化節等在此成功舉辦。

1982年,國務院公布瑯琊臺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瑯琊臺為青島瑯琊臺風景名勝旅游區。2010年,國家旅游局評定瑯琊臺為AAAA級景區。
瑯琊臺是兩千多年前古人緣瑯琊山夯土筑就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描繪當時的瑯琊臺“孤立特顯,出于眾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濱巨海”,它“臺基三層,層高三丈,上級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現在的瑯琊臺,依然可見臺分3個層次,遞級而上。它海拔183.4米,山下環臺周長7.5公里,平坦的臺項周長130米。瑯琊臺風景名勝區的景觀包括瑯琊臺、瑯琊臺下的龍灣、環臺沿海風景帶及臺前齋堂島上的古跡和自然風光。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齊時作八神,其中四時主祠就立在瑯琊山上,歷代有許多帝王來這里祭祀四時主。越王勾踐在瑯琊山起觀臺會盟諸侯。秦始皇3次登瑯琊,一住數月,從內地遷來3萬戶百姓,修筑起瑯琊臺,并刻石紀功。瑯琊臺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數千童男女東渡日本的啟航地,是學者文人訪古探幽尋夢的地方。所以,瑯琊臺猶如一部厚重的歷史書,是瑯琊文化的一個重要凝聚點。自1994年以來,中國徐福會多次在這里舉行全國和國際徐福學術研討會及徐福遺跡探訪活動。膠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這里舉行紀念徐福東渡日本的慶典。
瑯琊臺冠領群山,仰俯高天風云和大海碧波驚濤,與海上島嶼相望相呼應,自然風光大氣磅礴,蔚然壯麗,天地山海間的奇觀異景叢出迭現,令海內外游人嘆為觀止。

唐島灣,擁有10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0公里的海岸線。因唐太宗李世民駐軍于此而得名。在過去的千年中,唐島灣曾經繁榮而輝煌。南宋時期爆發了著名的“宋金大海戰”,金兵百余艘戰船在此被一舉殲滅,元代元世祖忽必烈首開海運,唐島灣又成為南糧北運海道中的重要停泊點,明朝嘉靖年間,貫通唐島灣與前灣的馬濠運河發展成為往來糧船的集散地。作為南北商賈的重要交通樞紐,唐島灣曾經“舳船絡繹不絕,百貨駢集”,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推動了南北海運交通和經濟發展。
唐島灣具有地理區位優勢和天然優良的水上條件,被賦予水上運動及商務休閑的功能。從2001年起,先后投資6億多元對曾經淤泥郁結的唐島灣進行了綜合治理,建設了唐島灣濱海公園。10平方公里的唐島灣碧波蕩漾、海鷗翔集,8處觀海平臺觀光棧橋、3處浮碼頭、近7萬平方米的游艇碼頭、8公里優美的護欄,彌漫了現代海濱的氣息;與海為鄰的濱海公園東西縱橫4.5公里,以“航海、運河、愛情、運動”為主題,把文化、時尚和體驗相互融合,規劃建設了碼頭休閑娛樂村、濱海伊甸園、濱海休閑廣場、公共藝術園、運河廣場、濱海運動休閑娛樂中心、生態休閑公園等主題游覽區,公園內小橋靜默,流水潺潺,花開朵朵,讓人仿佛置身江南水鄉。

大珠山南北長20多公里,直插入海,主峰大砦頂海拔486米,總面積65平方公里。景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薈萃,旅游資源豐富,先后被評為青島市森林公園、山東省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無論從東面還是從西面遠望,大珠山都是一道青峰相連的半島風景。它枕滄海波濤,掛高天風云,鋪大地蔥翠,既清新秀麗,又氣象萬千。《齊乘》和《掖海叢書》都稱大珠山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間的《膠州志》則說它是“州中第一勝地”。大珠山是古代高士隱居、僧尼修行和文人墨客探幽的地方。1994年,大珠山辟為旅游風景名勝區,正式對外開放。
大珠山的古跡多,主要有石門寺大雄寶殿、天然石門、墓塔林、吟詩臺、麻衣庵、珠山石室和3處隋唐石窟等,具有很高的欣賞和研究價值。大珠山的奇石多,主要有僧道對弈、大佛說法、菩薩獻睡姿、雄獅護勝、虎踞山巔、天雞鳴翠、臥象守玉溪、僧人讀經、豬八戒背媳婦、倒坐觀音、青蛙望山等50多塊,數量之多,形神之肖十分罕見。大珠山的奇花異草多。大珠山東麓有一山谷,天然生長著杜鵑花、迎春花、棠梨花、野玫瑰、芙蓉等大量花卉。珠山杜鵑有三種:藍荊子、映山紅和崆峒花,面積一萬多畝。每年4月,她們競彩比美,花潮如涌,花海浩瀚,一直開放到五月中旬,每年杜鵑花開時節都吸引大批海內外游客踏青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