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的時候,和兩個美國人聊天。其中一個說,在盧浮宮花了一整天,夠夠了,“Too much of a good thing”。翻成中文就是“審美疲勞”啦。無妨,巴黎有足夠的散景,或觀賞,或漫步,或休憩,適合各種旅游、休閑的節奏。
塞納河上最古老的橋——新橋(PONT NEUF)。背景中可以看見巴黎鐵塔和法蘭西學院。據說從巴黎圣母院到盧浮宮這段塞納河,是最浪漫的。可能是因為天氣關系,那幾天并沒有多少河邊漫步的情侶。
榮軍院(Les Invalides)起初是1670年建筑師Liberal Bruant柄路易十四(Louis XIV)的命令帶頭興建的,但是還沒有完工Liberal Bruant就去世了。著名的建筑師Jules Hardouin Mansart接手了這個工程。他不但完成了Bruant的主體建筑,而且參照羅馬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設計和完成了榮軍院的私人皇家教堂(Eglise du Dome)。
金碧輝煌的教堂圓頂是那么的耀眼奪目,第一次看到榮軍院的人,目光一定會被Mansart的教堂金頂吸引過去,而忘記欣賞Bruant的經典榮軍院主體。后來的許多建筑爭相模仿榮軍院教堂,比如瑪德萊娜教堂(Eglise de la Madeleine)的最初設計,比如現在的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的圓房頂,等等。Jules Hardouin Mansart被稱為法國巴洛克建筑(French Baroque architecture)的巔峰人物,名不虛傳!
拍攝榮軍院外景至少需要兩張照片:正面的“鼎盛巴洛克”(high baroque)式的建筑主體,以及反面的“后巴洛克”(late baroque)式的皇家教堂。而且,你將會發現,榮軍院正面的照片總是灰蒙蒙的,而反面的教堂總是亮閃閃的。原因:榮軍院面北背南,所以正面的照片都是背光!不知道Mansart當年是否有意這樣設計的。
歌劇院(Thatre de l'Opra)建于1861年,由建筑師Charles Garnier設計,所以又稱為Palais Garnier,雖然它的正式名稱是國家音樂學院(Acadmie Nationale de Musique)。據說當時Garnier拿著設計藍圖給拿破侖三世的老婆看,她評價說:“這是什么風格?既非希臘式的,也不是路易十四或者十五的式樣。可能這就是拿破侖三世的風格吧。”行跡匆匆,沒有時間欣賞它富麗堂皇的內部,只留了一張外觀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