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濟南王府池子街長160米,寬2米左右,縱橫曲折四通八達,它東起西更道街,西連芙蓉街,北抵起鳳橋街,南接平泉胡同。街上只有幾十戶人家,多為青磚瓦房、小戶門樓,王府池子街原名魏家胡同,以姓氏得名。七十二泉中的灈纓泉原在明德王府院內,故民間稱此為“王府池子”。后來清軍攻占濟南后,廢德王府為巡撫衙門,將王府池子劃分出來。后來湖邊夷平,建起民居,湖水面積不斷縮小,終成為今一畝有余的一方池水。“舊時王府院中池,流落民間百姓家”,但名字依然氣派。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街南段改名為王府池子街。1965年兩街合并,統稱王府池子街。街北還有一眼“騰蚊泉”,一街得占兩泉,街遂以泉出名。
沿著王府池子街向南面的深處走去,只需循著人聲,拐兩道彎,一池碧水就在眼前了。泉池方正,清澈見底,岸上垂柳依依,池邊人家柴米油鹽的生活一覽無余。這里四季都有人游泳,噗通噗通的跳水聲此起彼伏。
濟南的四季,如果夏天沒有蚊蠅的煩擾,冬天不凍手凍腳,那四季我是都愛的。春季伊始,迎春總是迫不及待地第一個綻放,讓裹著厚厚冬裝的人們心里有了希望,柳枝開始逐漸由褐轉黃繼而嫩綠,各種花次第開放,一個冬天都光禿禿、讓人辨不出種類的樹木,仿佛一夜間換了裝束,路人皆知,原來是桃花,是櫻花,是玉蘭,紫荊,丁香,梧桐……每年的春天花事如約而至,人卻常常身不由己,在春天里忙著各種雜事,一直打算去婺源賞油菜花卻一直沒有成行。
濟南的春天,總覺得短,如果幾個艷陽天氣溫升至10攝氏度以上,你就迫不及待地換下冬裝,那就等著“美麗凍人”吧。老濟南們是很沉得住氣的,這里的春天他們了解,“柳梢綠小眉如印,乍暖還寒猶未定”,轉天就會氣溫突降,淅淅瀝瀝的春雨是必不可少的。一場春雨一場暖,氣溫起落幾次再待楊絮滿城飛舞時,氣溫就直逼夏天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我也要為看得見、觸得到的未來而籌劃一下了。(張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