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沂市河東區,有一方殘障孩子的樂土——尚善殘疾人托養院,在無微不至地呵護下,他們告別外界歧視,不再孤單。尚善殘疾人托養院是一家民辦非企業單位,而它的緣起則來自他們的“爸媽”變賣住房所籌的20余萬元款項和一份無言的大愛。【更多詳情請戳>>>>>>>>>>】
“媽媽“蔣玉冰”正在教授日常知識。不分年齡大小,這里的孩子基本都沒有語言溝通能力,再簡單不過的知識也要付出很多心血、花費很多時間才能讓孩子們明白。
蔣玉冰老師教孩子們進行看圖識物學習。孩子們能說出一種新物品名稱了,能自己拿勺子吃飯了,會自己穿衣服了,會叫“爸爸”、“媽媽”了,對蔣玉冰來說都是莫大的歡欣。
一筆一劃,幾百上千次地耐心解釋,才能換來一點點不易察覺的進步。即便這樣,孩子們也只會簡單的加減法。蔣老師希望這些許的知識能幫助他們明明白白地活于世上。
教室墻壁上張貼著“自立自強”,是蔣玉冰對孩子們的期望。蔣玉冰說她從未想過干這行能否掙錢,完全是因家長的認可和理解讓自己堅持走下去的。她的愿望永遠都是讓孩子們能過得好一點,包括在學校的環境能更舒適,包括日后走出學校后生活的更便利。
蔣玉冰在幫助孩子做平衡訓練。這幾年,托養院一路走的很艱難,一些孩子連基本學費都交不起,蔣玉冰夫婦很理解,再難也不會催繳學費更不能虧待孩子。不過令蔣玉冰最焦慮的還是院里的康復器械,這影響了孩子們在最好的康復時間里做充分的康復努力。
孩子們正在做發聲訓練。09年尚善創立至今已經有幾十個孩子。為此又聘請了6名有經驗的特教老師來院工作。憑借十幾年的特教工作經歷,他們已經使很多殘障孩子進步到能學三年級的課程了。這個概念,我們聽得很陌生,蔣玉冰說得很滿足。
要讓孩子們乖乖的做完一套課間操,難度極高。 為此每場課間操都要所有老師全部出動,分片區帶孩子們做操。蔣玉冰說,等過了年她們還要計劃救助10名15歲以內的農村殘障兒童。那時候每個老師的擔子都會更重。
課間活動的時候蔣老師在和小孩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藍天下的歡聲笑語讓人聞之動容。她的背后是她要用整個心去呵護的孩子們。問她的人生信仰,她說“也沒有什么大的信仰,就是覺得人一輩子多少錢也不會夠花,其實也不需要太多錢財,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就挺好。”
孩子們不能獨立生活,衣食住行都要人照顧。隆冬季節,住宿條件有限,為了集中取暖,孩子們盡量合住在一起。就那幾臺空調都裝在年幼的孩子宿舍里了,大一點的孩子就沒空調可用了。
幾乎所有孩子都不能自己吃飯,每頓飯都要人喂飯的。 這樣每頓飯每個老師需要幫4個小孩吃飯。
這是一個新成立的民辦的托養院,幾乎沒有任何的救助。偶爾有單位或個人送去點物資都得節儉使用。記得有一此,有個好心人路過尚善托養院買了一箱蛋黃派,孩子們雀躍歡呼、激動不已。她說:“其實他們要求并不多,就是一個蛋黃派就讓他們這么開心啊!”
很多孩子至今生活不能自理,拉褲子、尿褲子、尿床都是常有的事。蔣玉冰老師要頻繁的清洗被污染的被褥。早已習以為常。說到這,她笑笑說“其實院里也要添洗衣機哦”。
用愛心培育遲開花朵,用良心營造尚善家園。每個孩子的每一個進步都被記錄在成長檔案里,翻開來看都凝聚著點滴辛苦,幾絲滿足。
心中有愛做支撐,艱苦的時光里就有了不竭的動力。十幾年來,蔣玉冰用心中的大愛,點亮一個又一個即將熄滅的希望之燈。愿大愛永存,愿愛之海里匯入更多珠露。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他們,幫助他們。
感謝您對《世間》欄目的支持!如果您也有圖片故事,歡迎來稿。投稿郵箱:news@sdmail.sina.com.cn 【更多《世間》欄目請戳>>>>>>>>>】
攝影/文字:周華東 肖靜
新浪山東新聞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