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濟南市舊城開發投資集團對外公布,將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其中包括復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車站以及行包房。【詳細】
1992年,濟南鐵路局為了擴大站場,不顧專家和學者的反對,將德國人于1904年修建的濟南火車站拆除。目前,復建規劃尚未完成,濟南官方稱復建后的濟南老火車站將“原汁原味”展現在市民面前。
這不是一座普通的老建筑,而是活生生的濟南歷史字典,甚至是中國近代史一座有著重要意義的博物館。清朝政府軟弱無能,連筑路權都不能自己握有,所以德國人建造了這座建筑;侵華日軍占領濟南,這座建筑又見證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歷程;從舊中國到新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座老車站就是濟南百年歷史的見證者。
濟南老火車站遭到滅頂之災,終究還該是主觀方面的因素,人禍。1992年7月2日上午8點05分,是有心人記錄下的老火車站開拆的時刻。那個時候,神州大地已經諳熟“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之道了。當時的主政者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也是文化的一種,相反,濟南一名身居要職的官員的話更具代表性。他說老火車站是殖民主義的象征,看到它就會回想起中國人民那段受欺壓的歲月。
也許正是這種思維作祟,這個曾經的“亞洲最大火車站”連最低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都沒列入,盡管那道“護身符”有時也跟紙糊的一樣。那么,專家、學者、市民反對拆除老火車站的聲音無論有多強烈,也都無濟于事了。【詳細】
如今,多年已過去,遺憾和悲憤或已漸漸抹平,又傳出老火車站要重建的消息。這或許讓許多人振奮,但能否重建出當年的風采,首先令人懷疑。更重要的是,如今的重建與當年的拆除,是不是都是主政者一句話的事?
“一蠢,再蠢!鄙綎|省建筑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直言,“原址已經破壞,建筑材料與工藝也發生了變化,圖紙現在尚且沒有找到,建筑風格并不是哥特式建筑,而是日耳曼風格,怎么可能恢復得原汁原味?”
“濟南一蠢,再蠢”,這種說法雖然有些刺激濟南人,可也只有濟南人自己明白這種說法的內涵。在今天來看,毫無疑問,當初拆除濟南老火車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盡管很多人努力了,依然沒有避免這種糟蹋歷史活寶的愚蠢行為發生。而今天,出重金妄圖復建老火車站的舉動,不用再等二十一年,此時此刻而言這就是一種愚蠢的沖動。毫無疑問,歷史是不可以復制的,即便再有錢建造出來只能是一個可笑至極的空殼,既沒有了歷史的輪廓,也發揮不了現代用途。【詳細】
從這樣的時代變遷中,對于濟南老火車站的重建,便生出一分擔憂:這是在承認當時拆除的決策失誤,進而做出更正與彌補,還是只不過又趕時髦有了新的愛好?當年的拆除罔顧民意,如今的重建,有沒有進行過民意的征詢?
其實,強拆也好,復古也罷,都是地方主政官員的政績思維在作怪。地方主政官員為了多出政績、快出政績,總是熱衷于對城市進行大的改造。一二十年前,不少地方喜歡將城市建筑推倒重來,很少考慮城市的文化積淀,也罔顧城市的厚重歷史,想拆就拆,強拆沒商量。老濟南老火車站在炮火紛飛的年代能奇跡般的“活”了下來,而在和平建設時期卻在一幫蠢才的騷動中痛苦的“死”去。
“一蠢”的事情全國各地已經干得太多,即便現在也此起彼伏;相對而言,“再蠢”已然有勃興之勢,又是全國各地都在“復建”。前段時間陜西甚至傳出將以“380億元重建阿房宮”的消息,雖然他們旋即出來“辟謠”,但還是把大家嚇了一跳。
對北京古城的拆除,正是從城墻開始的。最早的拆除城墻行動,始于1951年,這一年,永定門甕城被拆成了一條馬路。北京電影制片廠的美術師張先得目睹了這個過程,并用自己的畫筆,為城樓留下了“遺照”。年愈七旬的張先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1956年,他匆匆趕至永定門的時候,看到城樓與箭樓孤零零地立在那兒,周圍的城墻已被拆沒了;第二年再去看,城樓、箭樓也被拆光了。
鄭州市區唯一的翰林故居——孫家大院被拆了,鄭州唯一的清代四合院——書院街112號將異地遷建,百年老宅——南乾元街75號院也傳出拆遷風聲。而凝固著多少“老鄭州”記憶的東方紅影劇院、鄭州綏靖公署大禮堂,兩處鄭州市優秀近現代建筑最終也相繼化為瓦礫。這些歷經滄桑的百年老建筑,不少還未盼來文物名分,就已走至生命終點。
近段時間,廣州的文物保護牽動人心:6月10日晚,僅靠一紙“緩拆令”保命的民國建筑金陵臺、妙高臺,一夜之間被開發商夷為平地;6月14日晚,蘿崗區5座先秦古墓被地鐵六號線施工方以鉤機挖毀……
濟南老火車站的拆除與重建,其實都有時代的印記。20年前,文物與古建保護的意識闕如,彼時各地拆掉的,又何止一座老火車站?現今,“申遺”已然成為時尚,各地都開始意識到,原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為此不惜大興土木無中生有,營造出眾多假古董。
現在,隨著歷史(甚至傳說的“歷史”)復古潮的興起,一些地方主政官員又看到了“官場商機”,不惜動用巨資去恢復“歷史遺存”。折騰來折騰去,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為主政官員多出政績、快出政績,以便讓他們攜帶這些政績資本上爬到顯赫的官位。對歷史的不尊重,無疑是歷史的敗家子;對民意的不尊重,無疑是人民這個主人養出的惡奴仆。
拆,不能想拆就拆。拆除就意味著城市個性的消失,城市歷史感的消逝。然而,“一蠢,再蠢”你方唱罷我登場絡繹不絕,吊詭之處在于都關聯著“發展”!耙淮馈钡膭右蚴菫榱税l展,你那么礙事,滾開;“二蠢”的動因同樣是為了發展,你那么能決定后勁,回來吧,回來喲。然而,這些復建后絕對非驢非馬的東西承載得了什么呢?【詳細】
網友@愛笑的aaaa10說:“估計全國各城市都后悔把城墻都給拆了。大膽預測,下一個建設高潮是恢復各城市的城墻!本W友@四月之城說:“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一拆一建可以創造幾十億的GDP,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為多少官員從中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我們應該大力支持此種行為!”拆的時候是為了GDP的利益,重建無非是現在“文化熱”,說白了也是為利益。文物的尊嚴,在一拆一建的過程中蕩然無存。當然,重建的老火車站并非全無意義,其最大意義是成為城市的一個“恥辱碑”,赤裸裸地警示后人:這就是人們不尊重文物的代價。對于老濟南火車站,因為我們的莽撞和錯誤,終究已經消失在歷史之中,而歷史是無法復制的。
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說:六十多年來,濟南火車站這樣的蠢事幾乎在中國每一個大城市都發生過。中國當下的城市面貌幾乎都在一群傲慢無知的蠢貨官員的帶領下朝著一副沒文化的暴發戶的模樣狂奔而去。他們對歷史毫無敬畏,也絕不打算對歷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