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1段讓人動容的好人故事,這是一場以美為主題的交響樂曲。30日上午舉行的第七屆最美濟寧人頒獎典禮現場,始終飽含著愛和溫暖,每一個“最美濟寧人”獲獎者的故事,都深深打動著現場的每一位觀眾。

有志向、擔當的年輕人
讓我們的未來更美好
“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和后來的每一代人都銘記歷史,以更積極的心態、勤奮的態度,營造更美好的未來。”頒獎環節,當主持人詢問第一個上臺的獲獎者馬尚,為何如此堅定地出資300多萬元建立紅色復興博物館時,馬尚毫不猶豫地說,建設博物館的過程中,從室內規劃到展品布置,從查閱歷史到挑選文物,每一件事他都是親力親為。為了收集到抗戰時期一所大學的徽章,他輾轉多地尋找,終于如愿得到,“雖然累一些,苦一些,但我從來沒有后悔過。”
同樣作為一名年輕人,“最美濟寧人”獲獎者、濟寧市中交警大隊特勤中隊中隊長史小剛的故事,深深詮釋了“越平凡,越不凡”的意義。從警7年,他幾乎每天都迎著朝陽到達路面崗點,披著月色返回家中,十天半月無休,工作連軸轉更是家常便飯。“我是一名人民警察,理應更多的付出,服務群眾沒有止境。”
而來自魚臺縣郵政公司的楊劉斌,則在工作之余,和同事們發起“愛心包裹”公益行動,匯聚社會愛心力量關心農村留守兒童,已經堅持了7年。截至目前,已經為8000多名孩子送去了包括書包、文具、書籍在內的愛心禮包。“我是一名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曾經最大的夢想就是得到這樣一份禮物,能夠幫助這些孩子實現愿望,也算是了了一樁我們的心愿。”
頒獎典禮后,記者問起對三位優秀的年輕人印象,60歲的觀眾何先生豎起了大拇指,“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年輕人,讓我深感敬佩。”何先生感慨地說,有了這些有志向、擔當的年輕人,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美好。
平凡中執著堅守
他們的初心讓人敬佩
除了年輕人,本屆“最美濟寧人”的獲獎者中,堅守同樣是一個“標簽”。
29年堅守在產科一線,深受準媽媽們信賴,被稱為“愛的使者”的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主任韓英杰,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十月懷胎,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韓英杰說,她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陪伴每一位產婦,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雖然工作辛苦,但她卻是快樂而充實的。
22年堅守微山南陽鎮,為小鎮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是鄉村醫生王志光、鄭燕夫婦一直在做的事。由于村民們經濟條件差,很多人來看病卻拿不出錢。面對這些樸實的鄉親,夫妻倆22年如一日,只賒賬、不催賬,家中積攢了厚厚幾摞欠條。“鄉親們拿不出錢,我們就貼補自己的積蓄,有好幾次家中的基本生活都快不能維持了,但我們從來沒有后悔過……”說起這些,鄭燕不禁流下了淚水。“近些年,國家的政策越來越好,老百姓再也不用為看病發愁,我們的診所也運轉得更好了。”王志光說,他們夫妻倆將繼續堅守,為鄉親們的健康傾其所有。
舒平是濟寧籍抗癌女博士于娟的母親,為完成女兒的遺愿,9年來她吃住在曲阜九仙山腳下,用辛勤的付出建起了萬畝公益林——挪威森林。“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此我要深深感謝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萬名志愿者,是你們共同培植了‘挪威森林’。”
團隊凝聚責任擔當
他們用汗水詮釋不凡
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是一種互相的激勵,更會凝聚更多的力量。今年的“最美濟寧人”獲獎者中,就有兩個來自基層一線的團隊代表——曲阜尼山鎮護林防火大隊和金鄉縣“護蕾使者”志愿者團隊。
他們在尼山腳下長大,心懷一份眷戀和責任,22年如一日,守護在尼山2.86萬畝的山林深處。本次的頒獎典禮現場,曲阜尼山鎮護林防火大隊的四名代表登上領獎臺,向大家分享他們的故事。“我們的工作很簡單,就是背著防火風箱不間斷在山林中巡邏,平均每人每天的步行距離為15公里。”尼山鎮護林防火大隊隊長錢國立,在護林一線已經默默奉獻了22個春秋,“工作枯燥,責任重大”是他們工作的真實寫照,“累的時候,感覺苦的時候,我們相互鼓勵,從來沒有一個人掉過隊。只要體力允許,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
而金鄉縣“護蕾使者”家長志愿者團隊,成立于2018年3月,他們都是金鄉縣春城小學的家長,目前人數已經超過1000人。每天上下學時段,他們到校門外義務疏導交通,守護每一名孩子的安全。寒冬酷暑,他們沒有一天停止過。除此之外,他們還走進課堂,每周一次為學生們送來豐富多彩的校外課程,“為了孩子們,我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他們的話語,樸實而感人。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