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趙潤田之后,菏澤又一位市委書記擢升山東省副省長。昨天下午,山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任命于曉明為山東省副省長。
在濟南做過下鄉知青
趙潤田、于曉明先后任菏澤市委書記。兩人在2013年2月完成“交接”:趙潤田由菏澤市委書記升任山東省副省長;于曉明則接過發展菏澤經濟的重擔,由山東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兼省預防腐敗局局長赴任菏澤。
掌舵菏澤21個月后,于曉明升任副省長。
新任副省長于曉明1957年7月生人,今年57歲,山東海陽人,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學歷,文學學士。
1975年8月參加工作后,于曉明在當時的濟南市歷城縣港溝鎮度過了一年零四個月的下鄉知青生涯。之后,成為山東省交通廳工程大隊的一名工會干事。于曉明在交通系統一共有兩年九個月的工作經歷。除前述職務外,1978年5月到1979年9月期間,他的身份是濟南黃河公路大橋會戰指揮部政治處干事。
1979年,國家正式恢復高考的第三年,于曉明結束了四年的基層工作生涯,開始了他在山東大學中文系漢語言專業四年的學生生涯。
從山東大學官方網站刊登的消息來看,于曉明十分珍惜他在山大度過的學習生涯。2013年,畢業三十周年之際,山大中文系79級校友在山大中心校區知新樓舉行了感恩母校活動。于曉明以“中文系79級校友、中共菏澤市委書記”的身份主持了校友見面會。山大的兩位終身教授、一位副校長出席了相關活動。在這次相聚中,包括于曉明在內的70多位年過半百的79級校友全體起立,向三十年前啟蒙、培養、教育自己的老師們深深鞠躬,以表達最誠摯的感謝與最崇高的敬意。
從山大畢業后進入省委辦公廳
結束了在山東大學的學習后,于曉明進入山東省委辦公廳開始了他長達20年的省委辦公廳生涯。期間先后任綜合室、秘書處、秘書二處干部;辦公室副科級秘書;辦公室副處級秘書;辦公室副主任;辦公室正處級秘書;督查處副處長(正處級);督查處處長;辦公廳助理巡視員兼督查處處長;辦公廳助理巡視員;辦公廳副主任;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
其中,在擔任省委辦公廳辦公室副主任期間,于曉明曾在禹城掛職任縣委副書記一年零五個月。
2003年10月起到2005年3月,于曉明不再兼任省委辦公廳副主任,專職山東省委副秘書長。其后至2011年9月,于曉明又兼任省信訪局局長。
2011年9月起,于曉明的職務再次發生變化,以山東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身份任職至2012年12月。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于曉明在上述兩個職務上再兼省預防腐敗局局長。
2013年1月,時任菏澤市委書記趙潤田被任命為山東省副省長。作為趙潤田的繼任者,于曉明赴菏澤履新,接任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掌舵菏澤。
主政菏澤期間,于曉明強調大力實施富民興菏“八大戰略”,包括“民生優先”戰略、“生態市建設”戰略等,提出力爭用三至五年,推動菏澤經濟總量進入全省第二方陣、人均水平擺脫最后一位。
2014年9月,“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一周年之際,于曉明在《人民日報》撰文,稱菏澤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借力經濟帶打造東部地區向西輻射的橋頭堡。
于曉明在菏澤期間,富士康、菏澤機場等項目先后落戶菏澤。2014年春節前夕,他還專門到菏澤市福利院看望孤、棄兒童,并從自己身上掏出5000元現金向孩子們表達心意。
除了經濟、交通、民生,于曉明對菏澤的教育也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今年10月10日,于曉明在《菏澤日報》上發表了五千余字的署名文章《菏澤市農村義務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文章顯示,他先后兩次在菏澤6縣區10鄉鎮(辦事處)的17所學校進行了調研,觀察注意到了菏澤農村義務教育基礎薄弱、師資嚴重不足、農村學生輟學嚴重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并稱對教育工作怎么重視都不過分。
當地媒體報道顯示,履新副省長前一天,也就是11月26日,于曉明仍在菏澤工作。當日,針對遼寧阜新煤塵事故,于曉明作出批示,要求菏澤緊抓安全生產。也是在這一天,于曉明還出席了菏澤市人民政府與齊魯工業大學舉行的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記者陳學超
凡本網刊登的所有稿件和圖片,其版權均屬山東商報社所有,轉載時請注明"稿件來源:山東商報社"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