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山東省檔案館公布了魯中“反鐵壁反掃蕩”大勝利的相關檔案資料。本次公布的檔案資料包括1941年12月中共山東分局對反“鐵壁合圍”大掃蕩所作總結《關于此次反掃蕩的總結與指示》內文等6項。其中的4項檔案照片充分反映了我軍突破敵人“鐵壁合圍”戰法,堅持對敵斗爭的英勇場面。
記者 竇昊
115師師部突破兩道封鎖安全轉移
1941年9-10月間,駐山東日軍集中5萬兵力,在第12軍司令官土橋一次中將指揮下,準備對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11月2日,蒙陰、沂水、莒縣之敵首先行動,于4日晨突襲駐蒙陰東南馬牧池的山東縱隊指揮機關。山東縱隊機關在警衛部隊掩護下,分散向東轉移至沂水西南的南墻峪。敵尾追合擊而來,經激戰又轉移至新泰西南之石萊一帶,跳出了敵人的合圍圈。
11月5日黃昏,臨沂、費縣、蒙陰、沂水、莒縣等地日偽軍出動2萬余人,采取“鐵壁合圍”的戰法,向臨沂以北的青駝寺、孫祖、留田一帶進行合圍,企圖聚殲中共山東分局和第115師師部等領導機關。分局和師部機關于4日晚由青駝寺轉移到留田牛家溝,僅有一個營的警衛部隊。危急關頭,羅榮桓集中各方意見,決定向西南方向突圍。至11月6日拂曉,部隊穿過兩道封鎖線之間的縫隙,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與美開戰 日軍從沂蒙退卻
日軍掃蕩第二期行動開始后,將沂蒙山區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域進行分區“清剿”。我軍在不斷轉移的過程中,與敵軍在大谷臺、垛莊、舊寨、三角山、綠云山、李村等地反復廝殺。11月30日,山東分局、115師部領導機關一部轉移至大谷臺以南的大青山時,又遭日偽軍合擊,部分機關干部陣亡,國際友人希伯在突圍中殉難。
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除留少數部隊在根據地繼續“掃蕩”外,主力陸續從沂蒙山區撤出。我一面截擊、尾擊撤退的敵軍,一面襲擾留在根據地內的敵人,先后收復諸滿、馬牧池、河陽等據點數十處。至28日,基本恢復了沂蒙山區根據地,歷時50余天的反“掃蕩”戰役宣告結束。
在近兩個月的反“掃蕩”戰役中,八路軍第115師和山東縱隊共殲滅日偽軍2000余人,粉碎了日軍“鐵壁合圍”、妄圖摧毀魯中抗日根據地的計劃。但抗日軍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軍部隊傷亡1400余人,群眾被殺害和抓走1.4萬余人,糧食被搶走160余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