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9月13日訊 前段時間,我們對棗莊市臺兒莊區一個耕地中的工地進行了關注,違規占地、違法開工的問題突出。而在這次調查背后,是否還隱藏著其它更為深層次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真相力量》報道,在棗莊市臺兒莊區泥溝鎮,大面積的耕地當中存在著這樣一片建設工地。當地村民表示,在開工之前,這里與旁邊的耕地一樣,是大片良田。
村民不知被征土地的真正用途
村民告訴記者,這塊工地占的正是他們的耕地。而承包土地被征,大伙心里并不情愿。
村民說,耕地被征用的他們甚至不知道這片地真正的用途。
調查當中,記者得到了一份項目報告書,通過這份資料,我們確定這片工地的建設方是棗莊市浦輝電池有限公司,項目的名稱是600萬只密封鉛酸蓄電池技改項目。也就是說,這片耕地當中正在修建的是一個蓄電池加工廠,后來我們就去了泥溝鎮政府,但是沒有見到負責人,只是得到了一個孫主任的電話,撥通電話以后,這位孫主任就明確的告訴我們,工地在開工之前就已經辦理了各種土地手續,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我們就馬上趕到了臺兒莊區國土資源局,用地科的一位負責人對這個項目的情況給出了另外一種說法。
用地科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他們手續不完備,前段時間我們的執法大隊到現場下了停工通知,跟市局也匯報了,該處罰處罰,該立案立案。”
泥溝鎮一主任明確表示 所占耕地就是工業園區
記者調查當中了解到,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還有環境保護部早在2012年下發過《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的文件,這當中規定:鉛蓄電池項目應該按照合理布局、控制總量、優化存量、保護環境、有序發展的原則設立在縣級以上工業園區內,禁止興建在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內。
根據這個規定,泥溝鎮的鉛酸蓄電池技改項目建設地點應該是在一個工業園區內。但是我們當時在采訪地點所看到的是大面積的耕地,并沒有找到樹立的工業園區的公示牌,但是泥溝鎮的孫建新主任明確表示,在那片耕地當中還真有一個工業園,名字叫泥溝鎮臺北工業園,位置就是浦輝電池有限公司建設的項目工地那個地方。
臺兒莊國土資源局再次否定工業園的存在
然而,臺兒莊區國土資源局的工作人員對于這一工業園的存在卻再次予以了否定。
除此之外,對于這個鉛蓄電池廠的建設施工,當地村民最為擔心的則是項目投入生產后有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
在調查當中,記者也感到村民們的擔心其實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在1990年實施的《蓄電池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中就有規定,結合生產規模和平均風速,衛生防護距離最低不能小于三百米。也就是說,蓄電池廠的所在地距離最近的居民區域要大于三百米的距離。我們也在采訪中進行了求證。
泥溝鎮主任成了電池廠的聯系人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2013年10月30日,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對于棗莊浦輝電池有限公司的600萬只密封鉛酸電池技改項目做出了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通過了這個項目的環保評估。在浦輝電池有限公司所遞交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中,記者再次見到了孫建新的名字,而這一次,他卻成為了建設單位——浦輝電池有限公司的聯系人。
記者電話聯絡了孫建新主任,他稱,已經經過環評了,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的形式是給村民發問卷,也打電話采集意見了。
那么,所謂的問卷調查是否屬實呢?記者也隨機詢問了幾個村的村民。村民們紛紛回答說沒有過任何形式的調查。
在浦輝電池有限公司遞交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中,記者確實看到了公眾參與調查的材料,在公眾調查方式一欄,注明了座談會和問卷調查兩種形式,對于這份材料的真實性,曾經在任期內具體參與了相關事宜的堡子村前任村支書給出了明確答案。
村支書說:“公示啥來?啥也沒公示,更沒問卷調查,沒發問卷,根本就沒公開說這個事。”
侵占良田,環評報告材料真實性存疑,這樣一個蓄電池項目是如何開工建設的?更為令人不解的是那個所謂的泥溝鎮臺北工業園又是從何而來?那位孫姓主任到底是什么身份?這一系列謎團能否解開,關系到當地廣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系到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遺憾的是,從我們上期節目播出至今,已經過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當地主管部門對于我們報道的問題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和處理意見。我們跟當地百姓一樣,期待著結果。(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真相力量》原標題:真相背后 耕地中的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