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青島市紀委監察局網站上演穿越劇。
根據網站發布的《平度“3·21”事件相關責任人受責任追究》,12名官員因拆遷縱火案被追究黨紀政紀責任,其中包括兩位負領導責任的副市長。通報還稱:“處理意見已于4月底落實到位”。
一份縣級市的干部人事任免通知,卻因更早的一個任命通知變得不一般。
今年5月11日,平度政府官方網站發布通知,任命付強為市交通運輸局副主任科員,呂中科則為市商務局副主任科員。這兩人正是“3·21”平度縱火案中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撤職官員。
也就是說,撤職通報還沒出,被撤官員就復出了。
官員復出總是如此“猴急”
因對開發商征地手續有異議,沒有拿到征地補償,山東省平度市杜家疃村村民在已被圈占的被征地施工入口搭起帳篷,阻止施工。2014年3月21日凌晨,帳篷起火致1死3傷。
隨著近年來強勢推行的大面積征地和房屋拆遷,平度市的領導不斷被輿論聚焦。此次,因拆遷引發命案更刺傷了民意。
然而,3月命案,4月問責,5月復出。
對此,微博大V@汶金讓感嘆道: 尸骨未寒,官員履新!
據統計,2003年后,中國一些典型行政問責案件所涉及的30名官員,其中半年內復出的占50.1%,一年內復出的占93.5%。在這么一起影響惡劣的縱火案中,涉事官員“復出”竟跑到撤職通報前頭,無異于對黨紀國法的蔑視,對“問責”二字的褻瀆。新京報如是說。
公眾和媒體的廣泛質疑似乎都阻擋不住官員復出熱潮,甚至出現了復出速度越來越快的趨勢。法治日報提到,現有相關黨紀及行政處分中,對于受處分官員懲戒力度過于溫柔。
保護性問責模式亟待改變
據澎湃新聞報道,昨日,被民間稱為“平度王”的平度市委書記王中調任青島市委黨校副校長。王中雖不在12名問責官員之列,但這一調任也引起極大關注。因為其在任內推行大規模拆遷,并屢屢引發熱點案件。
北青網尖銳指出,王中雖然以平調的方式得以著陸,但并不意味著他無須為過去的所作所為買單。官方給其“三個滿意”的定論,完全無法挽留王中的顏面,王中平調實際上是一種柔和的處分。
這種“柔和”還體現在別處,南方都市報稱,當嚴重惡性事件中兩個被認定為“負有主要領導責任”的官員最后卻能悠然享受原來的級別和待遇時,一些疑問油然而生:盡管嫌犯已被提起公訴,但真相是否已全部揭開?先給予撤職處分,旋又讓其從容履新,儼然近于安撫,當初撤職到底是緣于追責還是出于應付輿論的需要?
問責如此敷衍,因而催生了“保護性問責”的說法。
京華時報認為,問責實質是閃電調崗。不到半月就火速復出,難道,當初的處理意見就是讓他們暫避風頭,擇日重新任命?這樣的任命合法合規、能夠服眾嗎?兩位責任人被重新任命的事兒,當地官方必須給個合理解釋。
保護性問責無法給官員痛感,自然就沒有約束力。只有刷新問責模式,才能讓責任二字印在官員心中。
新京報新媒體記者 戴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