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首個未成年人審判庭亮相 實行特殊陪審制度
17日,天橋區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揭牌,今后,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均在這里審理,一改以往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按情況分到不同審判庭審理的情況,更有利于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這是濟南市首個未成年人綜合審判庭。
據天橋區法院有關人士介紹,以往,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在刑事審判庭審理,其他案件根據具體情況分到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北園法庭、大橋法庭等審理。但未成年人的心理與成年人有很大不同,需要法官有更強的專業性,尤其能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而以往只在刑事審判庭配備了專門的少審合議庭。
為此,天橋區法院設立了一個單獨建制的審判庭審理此類案件。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的主要工作職責是依法審理未成年人刑事一審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的有關撫養費、交通事故責任、醫療責任、校園侵權責任、侵權責任等一審民事案件,以及涉及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等。
據介紹,天橋區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刑事案件約有40%,其他幾乎均為民事案件。
新設立的審判庭配備了1名男法官,兩名女法官,“考慮到有些時候女法官與未成年人溝通可能更好、更方便”,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庭長王云華說。
未成年人案件審理實行特殊陪審制度。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天橋法院專門邀請區團委、婦聯、教育等業界的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的審理,充分利用他們對少年教育管理的專長,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教育。
而針對一些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監護人缺位的情況,比如出現無法通知、不能或不宜到場或者是共犯等情況,適用合適成年人參與刑事訴訟制度,即指定“代理家長”參與訴訟。目前,天橋區已經分別選任了10名“代理爸爸”和“代理媽媽”,以保證未成年人的正常人身權利不受侵犯,同時引導未成年被告人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積極悔過自新。
未成年人“學壞”輟學是拐點
本報7月17日訊(記者馬云云實習生吳霞)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以及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呈現一些特點。據天橋區法院有關人士介紹,未成年人的模仿能力很強,在農村地區,許多留守少年相互模仿,有的則是因為父母離婚無人監管,又缺乏法律知識,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淵。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等人對我省某少管所所做的調查顯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類型涉及搶劫、搶奪、強奸、傷害、盜竊、殺人等類型,以搶劫、搶奪類型居多,占45%。從未成年人的涉案年齡上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集中在16、17歲,占81 . 7%,平均年齡為16 . 23歲,并且從15歲開始已經呈現高發態勢。
李玫瑾等人的調研還發現,未成年人的個人和家庭背景對其影響很大。犯罪的未成年人初中未畢業的占56 . 5%,說明一半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爸鲃虞z學”的學生普遍認為“讀書無用”或是“讀書無望”。調研結果顯示,輟學(離家出走)是兒童不良行為發展的拐點,輟學直接把未成年人從學校推向了社會。
17歲的曹某某與其他幾個玩伴都輟學,2013年的一段時間,在學校、網吧周圍以借錢為由,使用摟脖子方式強制把中學生帶到偏僻胡同,用拳打腳踢等方式搶劫作案5起,劫得現金343元。劫得的現金都用來上網和日;ㄙM。最終被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
此外,未成年人父親的文化程度絕大部分都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占86 . 5%,母親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達到了90 . 9%;未成年人中為非獨生子女的占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