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記者 葉煜/文

首席記者 張曉冬/圖
原標題:當年抗戰打鬼子 我在地主家當臥底
77年前的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全面抗戰爆發。而如今,對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更應銘記歷史,緬懷先輩。東方今報記者努力尋覓著歷史的見證者。昨日,在鄭州市經八路鄭大二附院住院部16樓老干部病房,東方今報記者見到了兩位曾參加過抗戰的老人——93歲的鄭希孟和92歲的張桂芝,他們向記者講述了那個年代血與火的故事。
臥底地主家當長工搞抗戰
93歲的鄭希孟是山東省蒼山縣人,十幾歲就參加了革命。1942年,抗日斗爭形勢十分嚴峻,組織上派他到山東省蒼山縣敵占區做地下工作。在那里,他的工作是臥底到漢奸中隊長楊慶同家當雇工。為掩人耳目,他改名李全友。
鄭老笑談,當時給自己取這個名字還花了一番心思,最后才想到這個暗指“道理都在我們這邊,我們全都有”的化名。
“當時的地下身份是區委書記,利用在地主家當雇工的身份開展工作!编嵗险f,地主家有四兄弟,老二是個中間派,他的兒子就是漢奸中隊長楊慶同,除他死心塌地替鬼子賣命外,全家人還算支持革命,擁護共產黨,尤其他的四叔革命最堅決,還參加了臨沂暴動。
最終,在一次戰斗中,將漢奸楊慶同處決。
埋伏村莊痛痛快快打漢奸
在鄭老參加過的幾十次戰斗中,讓鄭老難忘的是,1938年5月的一天,當時偵查員得到情報,一群20多人的偽軍會路過村莊。他們決定狠狠教訓一下這些給鬼子賣命的漢奸。于是,他們便埋伏在村里,利用院墻作掩護,通過墻洞射擊。
沒想到,情報有誤,路過的并非偽軍,而是頭戴鋼盔、腳穿皮靴的日本鬼子。他們肩扛三八大蓋,抬著小鋼炮,耀武揚威?墒,他們只有19個人、19支槍,敵我懸殊,但一想到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家都摩拳擦掌,要求一戰,鄭希孟果斷下達命令,要求大家利用掩體,瞄準敵人,打完就走。
結果,給敵人來了個突然襲擊,絲毫沒有防備的敵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紛紛中彈倒地,而他們趁敵人慌亂之時,趕緊撤退,等后邊的敵援軍趕到,他們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掩護烈士遺孤安全撤退
老伴張桂芝與鄭老同屬一個縣,比他小一歲。她的父親和三叔都被日本鬼子殘忍地殺害了,兩人的頭還被掛在城頭上示眾15天。張桂芝18歲那年,任滕縣婦聯主任,也是一名地下工作者。當時,她公開的身份是小學教員,負責保護五六個烈士的遺孤。
“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捕,要經常轉移,幾乎沒有固定的地方居住,平均十幾天就要換一個住處。”張桂芝老人回顧說,有時候遇到下雨,就得背一個,抱一個。
當時敵占區條件非常艱苦,很多人吃不飽,為了節省糧食,大家把僅有的一點白面分給這些烈士的遺孤吃,孩子們也非常懂事,吃一點留一點。
直到一年以后,把這幾個孩子安全地交給黨組織,才算圓滿完成了任務。
“希望世界和平,國家強大”
解放后,鄭希孟老人曾擔任商丘地委書記,商丘軍分區第一政委,開封地委書記以及省顧問委員會委員!拔覍Ω锩暙I不大,黨和政府卻非常關懷我們老兩口,自己享受副省級待遇,老伴也享受副廳級待遇!编嵗现t虛地說。
2011年7月1日建黨90周年,恰巧是鄭老90歲生日。當省委社區主任、經八路巡防隊員和緯一路小學的學生登門來給他祝壽時,鄭老的眼角濕潤了。
今年7月1日,當得知鄭老生病住院后,省委社區主任姚麗華帶著工作人員送來了鮮花,鄭老感慨地說:“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希望后輩銘記歷史。”盼望世界和平,但不懼怕戰爭,希望國家國防強大,如果日本等國挑起戰爭,就必須狠狠打擊。來源:東方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