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澆過的地,留下一層雜質
順著護城河東鄰的花園路一路向北,河水在前王村村口向東轉向。延著土路向東走至北關村,護城河被村子的過河橋分為幾段,靠近橋的河面上密集漂浮著一層厚厚的垃圾。即便如此,村民仍要引護城河的水澆莊稼。在這里,護城河被村民稱作“傷心的救命河”。
“河水聞不得,那也得用它澆地,不澆莊稼就死了。澆上活兩天,等到下雨再緩緩。”前王村的村民說,多年來村子一直用護城河水澆地。河水不僅味道難 聞,水也很臟,澆在莊稼地里,土地上往往滲著一層黑色雜質。村民們表示,每畝土地正常能產1300斤小麥,可前王村的土地只能產1000斤左右。
為了保護莊稼,去年在前王村北打了機井,為村北的大面積莊稼提供好水源。但機井通過水管引水,按小時收費,每小時十五六塊錢,村民趙立的八畝地,澆一遍水要近600元。
一季小麥要澆兩三遍水,這筆不小的支出讓他難以承受,“用井水貴,用河水減產。”
村南耕地面積比較分散,離著機井遠,目前還在用河水灌溉。村民說,村南的土地原比村北好,可產量卻少了三成。
污水管網開建,居民盼河水早變清
陵縣護城河為何變成了“垃圾河”、“排污管道”?陵縣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員稱,護城河污染是歷史問題,河流沿線存在較多的老房子,污水管網等城市建設不到位,導致生活污水無法及時收集,垃圾治理也不到位,許多居民直接把生活垃圾倒在河邊。
據陵縣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縣顏城街污水管網正在施工中,污泥處置項目主體完工,一污水廠升級改造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污水管網實現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再排進鬲津河和護城河,對護城河水質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目前,鬲津河至中興路的這一段護城河正在施工改造。河道兩旁要留出30米建設景觀綠地,這是陵縣城建工作的一條硬杠杠。同時建設地下污水管道,有的已經深挖到河床以下3米,這種標準此前在陵縣前所未有。
“希望早一天能看見河水變清亮。”霍寶華站在正在施工的河堤附近,彎腰撿起一坨塑料袋,憧憬著明天的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