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百年老房年久失修 呼吁20年如今仍是危房
緯五路6號位于經一緯五路路口南約50米,形狀類似于北京四合院。昨天上午,記者在院內看到,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外側墻皮早已脫落,露出里面的青磚,院子中間的一棟小屋已經明顯傾斜
房屋已成危房 居民申訴20年無果
緯五路6號位于經一緯五路路口南約50米,形狀類似于北京四合院。昨天上午,記者在院內看到,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外側墻皮早已脫落,露出里面的青磚,院子中間的一棟小屋已經明顯傾斜。
今年76歲的張晉紅老人是院內的居民小組長,在這里居住超過50年,她告訴記者,根據老人們的講述,這些房子“年齡”已超過100歲,抗戰時期曾經是醫療站,后來變成了濟南第一汽車運輸公司的宿舍,很多年前就已經被鑒定為危房。“最早有15戶居民,后來條件好點的都搬走了,只剩下了7戶,其中兩戶只在這里開商店,并不住在這里,誰愿意每天擔驚受怕的。”
為了解決房屋安全問題,張晉紅和院內其他居民幾乎跑斷了腿,但幾乎沒有成效。“原來的單位已經改制了,新單位答應修,但每次都是小打小鬧,交通部門說現在這里不歸他們管理,居委會很上心,但他們實在沒能力修,就拖下來了。”
張晉紅告訴記者,作為現在院內居住時間最長的人,她從50多歲就向主管部門申訴,如今20多年過去了,她只得到了失望。
屋內常年漏水 集體“抗洪”成常事
王根全和妻子1981年結婚后,就搬進了緯五路6號院,居住在東側二層建筑的二樓上。記者發現,二樓總體面積在100平米左右,共居住了三戶人家,王根全的房子在中間,大約有30平米左右,用葦板隔成了兩間房子,用手一敲發出了“咚咚”的聲音。“不但是葦板漏水,圍墻都是由碎石和泥土壘成的,滲水也很厲害,每年夏天全家人都提心吊膽的。”
王根全告訴記者,從8年前開始,每年汛期來臨之前,他都要在房頂提前糊上硬紙板,但照樣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屋外雨停,屋內仍下”,一家人經常是“抗洪”到天明。
有的墻體、屋頂已變形 居民擔心雨天房屋突然倒塌
在一樓最北側的住戶家中記者看到,由于年久失修,墻壁已經斷裂變形,向內凹進足足有一拳寬,墻內磚石清晰可見,四周布滿了裂縫。“每天都提心吊膽的,就擔心哪天下大雨墻突然倒下來,但換房經濟條件又不允許,只能自己小心了。”這位居民無奈的說。
隨后,記者又觀察了院內其他幾棟房屋,發現情況大致相同。張晉紅老人告訴記者,因為不放心房子的安全性,院里很多住戶都養成了一個習慣,每逢汛期房門不會上鎖,只要感覺房屋有倒塌的跡象,以最快的速度沖出去。
居委會無力維修 公司無人回應
緯五路6號房屋破損如此嚴重,當地政府部門為什么不進行維修呢?昨天下午,記者聯系了發祥巷居委會主任杜占梅,而提起這幾棟房屋,杜主任表現的很無奈,“這幾棟房屋的確是危房,但由于是大運運輸公司的宿舍,產權不屬于房管部門,居委會只能是督促企業整修。”杜占梅說每年汛期前普查,居委會工作人員都要對這幾棟房屋進行徹底檢查,并找到大運集團要求對方進行維修。只要是雨雪天氣,居委會工作人員也會第一時間跑到這里蹲守,生怕出現問題。“居委會資金有限,徹底維修房屋不現實,只能平時借助民生工程的機會,對電路進行維修,減少危險。”
記者還了解到,為解決緯五路6號院安全問題,五里溝街道辦曾嘗試為居民申請公租房或者廉租房,但被居民拒絕了。“緯五路6號院內居民大多是下崗職工,經濟條件有限,現在每年租金才100元左右,他們不愿意再多花錢,都在盼著房屋改造,所以一直耽誤到現在。”杜占梅告訴記者。
隨后,記者聯系了大運運輸公司,但撥打了多個科室的電話,不是工作人員不熟悉情況,就是根本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