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部名為《搭車去柏林》的暢銷書,主人公徒步搭車到達柏林的故事曾經讓不少年輕人神往。近日,濟南20歲的小伙王興國徒步行走川藏線,其間睡馬路、求搭車,歷時15天到達拉薩布達拉宮。
本報記者 任磊磊 實習生 楊穎
帶上4000元行走川藏線25日,記者采訪王興國的時候,他正在從西藏到西安的火車上,通過斷斷續續的信號完成了這次采訪。
從4月9日到4月23日,濟南小伙王興國終于到了夢想中的布達拉宮,歷時15天的徒步之旅宣告結束。摸著布達拉宮堅硬而溫暖的石頭,王興國第一次有了想哭的沖動。回想這一路的艱辛,他感到既后悔又值得。這些年,徒步入藏的人越來越多。作為入藏的一分子,20歲的王興國有著自己的原因:青春的迷茫。
去年,他從濟南某職業技校畢業后,找工作一直不順利。沒上過正規大學,只上了3年專科計算機專業,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他的自卑感。專科畢業后,他突然感覺不喜歡計算機這行了。工作找了一年,也沒找到與專業相關的,找的都是一些超市業務員、服務員、電話銷售類的。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個老師曾經說過,如果你感覺到迷茫的時候就出去走走。”王興國有了行走川藏線的想法。一是為了鍛煉自己,二是為了到川藏這樣的地方潔凈自己的身心,為生活找一個目標。
4月9日,在父母百般阻撓的情況下,王興國還是踏上了濟南到成都的火車。帶了兩套換洗的登山裝備,揣了4000元錢,身上的登山裝備都是面試時一個老師送給他的。他只買了個登山包。在此之前,王興國沒離開過濟南。
邊徒步邊搭車還遇上打劫的一個人從成都開始往川藏線上走,什么都要一個人支撐。第一次搭車的時候,是他出發后的第三天。在他走到二郎山的時候,他已經走了幾十公里,非常疲憊,那條盤山路上車很多,而且又下著小雨,走在路上非常危險。于是他就在原地搭車,可是搭了很久也沒有車停下來。此時他已經饑寒交迫、困頓不堪。最后,有一輛越野車從他身邊開出很遠后,又返回來接了他。越野車車主對他說,很抱歉當時沒有看到他在攔車。上了車后,王興國心里感動得幾乎要哭出來。
就這樣,一路走著,一路搭車。在川藏線上搭車很難搭,有時候一天也搭不上一輛車,他就只能走。有時實在走累了,就拿出睡袋睡在路邊上。剛開始幾天,他都是一個人睡在戶外,但是一次被打劫的遭遇后,就不敢一個人睡在戶外了。
在行走的第8天,他到達新都橋后,跑去大橋上玩。剛到那里,就有很多人圍上來搶他的東西。有人來搶他的登山杖,還有人來搶他的腰包。腰包里放著手機、錢包等所有值錢的東西,他非常害怕,就拼命往鎮上跑。等到了鎮上后,人多了,也沒有人明目張膽來搶東西了。從此之后,他再也不敢一個人在外面睡覺,晚上就找15元一晚的青年旅社。
入藏后,由于車輛變少,搭車的幾率就越來越低,很多時候需要徒步前進。在到達烏拉山的時候,那里海拔高達4000多米,沒有車,只能一步一步走,盤山公路又極其漫長,他一度想放棄這次旅行。身上背的33斤重的行李,就像有千斤一樣壓在身上。無奈之下,他一邊走一遍丟東西,把帶的書、帳篷、防滑墊等裝備都丟棄了,才慢慢走出了這段艱難的路程。
雖然后悔收獲卻挺多這段旅程,王興國共帶了4000元錢,旅途花費了2000元。 “這一路上,一分錢不敢多花,都是省吃儉用的,生怕花到最后沒錢回家了。”到達西藏后,他在那里給家人和朋友買了很多紀念品,只留下一點錢作為回來的路費。
談到這次川藏之旅,王興國表示特別后悔。后悔的是,感覺對不起父母,“我當時出來的時候挺沖動的,讓父母為我擔心了,覺得特別不應該。”不過,王興國也表示特別值得,“這一路上,我做了很多平時不敢做、不能做,也沒機會做的事情,認識了很多人、見識了很多事,學到了很多。”
王興國表示,回來后他會認真找一份工作,他對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生活也有了熱情,是一次非常值得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