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4月28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真相力量》報道,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坐擁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毗鄰著過億庫容的大型水庫,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活在這里應該是讓人羨慕的。然而這一切對于臨沂市蘭陵縣東石門村的2000多村民來說,卻因福得禍,成了他們多年來揮之不去的陰霾,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資源開采“優勢”變“苦難”
山區農村千瘡百孔
記者在臨沂市蘭陵縣魯城鎮東石門村看到,深達數十米的礦坑、農田中堆積如山的礦石場、隨意排放的洗礦污水,這就是現在的東石門村。而曾幾何時,豐富的礦產資源一度是東石門人引以為豪的福祉。
作為曾在東石門村擔任了13年村支書的許景池,今年已經80高齡,說起東石門村豐富的礦產資源,這位前任老支書如數家珍:“這個資源吧是最多的一個村,就是拿到別說蒼山縣,就是拿到省里來說,拿到全國來說也是資源最豐富的一個村。(資源)一個是鐵石?,鐵礦,還一個石英砂。……它和別的資源不一樣,別的地方是一個山頂一個地方,礦是一片一片的,這個地方(鐵礦)是一條隔著一條的。”
許景池老人告訴記者,東石門村地處臨沂棗莊交界地帶,206國道穿村而過,便捷的交通條件加上豐富的礦產資源,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有人開始私挖亂采礦石,特別是到了2003年左右,大規模的礦石開采席卷了整個東石門村。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五個山,這些山(挖礦)都扒了,山都變成溝了。都是開采鐵礦石,他必須得扒地啊,一扒地土地都破壞了,就為了鐵礦石。”
工業廢水隨意排放
大量耕地遭破壞
村民們介紹說,為了采礦,東石門村附近富含鐵礦的山現在已經被采挖一空,而為了存放和加工采挖出來的鐵礦石,礦區附近的大量耕地最后就變成了這些堆積如山、規模驚人的選礦場。
鐵礦石在加工生產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而記者在東石門村看到,選礦場排出的這些富含鉛、鋅、錫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竟然被隨意排放,四下橫流的污水又導致大量的耕地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