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今天(24日)從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今天濟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與萊蕪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正式簽署濟萊協作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就業、社會保障、人才交流合作、職業技能鑒定四個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共享,高校畢業生就創業享同城待遇
根據協議,濟萊將建立統一的用工求職信息發布平臺。分步推進兩市勞動求職、用工信息數據庫整合。首先,在各自就業信息網上設立統一的“濟萊協作區用工求職信息發布專欄”,兩專欄之間實現地址鏈接,然后開發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推進濟萊兩市用工信息發布一體化,逐步實現兩市信息“一點登陸,兩市共享”。同時,探索建立統一的創業項目資源庫,讓廣大創業者共享創業項目信息。
促進勞動力跨區域合理流動配置。結合推行行政服務標準化,逐步統一兩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標準,規范求職推薦、用工招聘等業務流程。根據兩地用工需求,定期聯合舉辦跨區域招聘洽談會,兩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招聘場地、信息發布等服務,用人單位可到對方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市場平等參加招聘活動。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享受同等待遇。每年聯合舉辦“濟南都市圈”高校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會,幫助兩地高校畢業生“交叉”就業、“回鄉”就業。兩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在彼此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進行創業就業的,可享受所在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有關優惠政策。獲得“山東省優秀高校畢業生”稱號并符合除生源地限制以外其他條件的兩市生源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可報考兩市“三支一扶”基層服務項目。高校畢業就業派遣手續進一步簡化,已派遣回生源地(生源地為兩市)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派遣期內在兩市實現就業的,無需回生源地就業主管部門開具同意其到對方城市就業的函,就業地就業主管部門可直接憑報到證、網簽就業協議書派遣該畢業生至用人單位。
區域內社保轉移接續會商機制,城鄉居民醫保公共服務將均等化
根據協議,為推動區域內社保關系正常轉移接續和信息交換,兩市社保經辦機構將建立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會商機制。依托國家人社部社會保險轉移接續平臺,逐步實現兩市社會保險轉移接續信息共享。定期交換比對退休人員和在職人員信息,防止參保人重復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兩市還將建立城鄉居民醫保管理會商機制,定期會商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及轉移接續問題,交換城鄉居民參保人員信息;加強城鄉居民醫保工作經驗交流,逐步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公共服務均等化。
分支機構可在當地委托人事代理,專業技術資格證將互認
兩地還將著力打造區域性人才網站,共建網上人才市場。兩市相互代理人才網站業務,先實現兩網首頁鏈接,再實現信息打包互傳互布,逐步放寬網站后臺管理權限。推行“一網注冊、兩網發布”,用戶在一個網站發布引進人才優惠政策或登記招聘等相關信息,實現兩網同步發布。同時,給予用戶兩網通用賬號,實現異地查詢對方人才庫信息的功能。兩市還可采取互認代表或辦事機構的方式拓展人才網站業務。
深化人才交流協作,共享各類人才資源。聯合舉辦高層次及緊缺專業人才招聘會,組團跨省、市引進重點企業所需高層次及緊缺專業人才;聯合開展招才引智活動,促進項目、技術、資本、人才的直接對接。最大程度有效利用高層次人才、海外人才、高級專家等資源,建立兩地高級專家信息交換和發布機制,加強項目合作、學術交流、兼職顧問等方面的合作,異地專家可共同參與國家和省推薦國特貼專家、省突貢專家初審。依托現有引智示范推廣基地、示范推廣項目,推動先進引智成果區域間的相互輻射和推廣應用,逐步實現兩地優勢產業互補。積極促進兩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區合作,相互推薦創業企業到對方園區發展。
降低人才服務“門檻”,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雙方確定,總部在對方而分支機構在本市的人事代理單位,可以由總部與分支機構所在地的人才服務機構簽訂委托協議,按照協議收費標準向分支機構提供相應服務。在本地工作而戶籍在對方所在地的人才也可以享受檔案管理、人事代理服務。積極為落戶萊蕪的留學回國人員辦理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手續,提供業務咨詢、材料審核、認證結果發放等服務。專業技術資格及職業資格證書將實現互認,持有兩地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城市間不用經過審核確認程序,直接對其資格予以認定。
職業能力建設將“四統一”,資格標準鑒定考核同城待遇
雙方共同成立濟萊職業能力建設工作聯絡小組,協調兩市高技能人才職業技能鑒定、技工院校、培訓機構管理等工作,促進政策銜接,落實同城待遇,推動職業能力建設實現“四統一”:一是建立統一的職業資格標準。制定統一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認定標準及年度評估標準,建立統一的督導員、考評員信息庫。二是建立統一的鑒定考核制度,制定兩市統一的中等職業學校鑒定模式,每年5月、11月的兩市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學生的畢業技能鑒定,實行統一標準、統一命題、統一考核、統一閱卷鑒定。三是建立統一的技能人才數據庫。整合完善兩市職業技能鑒定數據庫,對現有的數據庫進行網絡對接,整理現有數據,達到統一數據、統一上報。四是建立職業資格網服務器對接系統,實現信息資源、政策、信息、通知和證書的信息查詢等模塊的統一。建立職業資格網后臺數據鏈接建設小組,開發統一的網絡信息發布平臺,實現兩市“一點登錄,兩市共享”。(馬俊驥 毛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