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與審計廳共享的228萬條低保數據進行“碰撞”,公安廳比對結果顯示,有33萬死亡數據仍在“吃空餉”……部門之間政務信息共享對于克服“信息孤島”、打破業務數據壟斷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17日,山東省法院、省工商局等10個部門作為山東首批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部門簽訂協議,“立約”打破政務信息封閉狀態,共享政務信息。
17日上午,山東省首批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部門簽約暨省級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臺開通儀式舉行。首批參與信息資源共享的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國安廳、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省衛計委、省玉商局、省質監局、青島海關與山東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省信息辦”)簽定了信息資源共享協議。這標志著全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的全面啟動。
山東省信息辦主任、省經信委主任郭述禹介紹,長期以來,山東省電子政務發展缺少統一的規劃和頂層設計,信息系統建設一直沿用著“自建自管自用”模式,這種重復式建設不僅形成了各部門信息系統相對獨立、信息資源應用“縱強橫弱”的格局,而且造成部門長期積累的業務數據作為資源加以壟斷,導致”信息孤島”不斷產生,使山東省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工作困難重重,陷入僵局。
郭述禹說,為打破僵局,省信息辦于2012年啟動了“山東省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該平臺依托山東省云計算平臺和電子政務外網的資源和技術優勢,開展建設和運維工作,是實現山東省政務信息資源“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共享與業務協同的重要基礎設施。
據了解,山東省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臺于2013年7月投入試運行,以“人口基礎信息”共享交換為切入點,實現了公安廳、人社廳、民政廳、工商局和衛計委5個省直部門的批量信息交換。這改變了以往各部門之間的傳統的信息交換方式,促進了政府信息資源的共享,大幅提高了政府社會監管和社會服務水平。
截至目前,5個部門已累計交換1887829條數據。通過數據交換與比對取得了明顯的應用成效。以工商局、人社廳和公安廳之間數據交換取得的效果為例,工商局以省屬599條企業工商登記信息與公安人口比對發現,有2000多條信息存在差異(包括錯誤數據),再通過差異數據的核實,可以杜絕不法分子使用假身份騙取登記情況等情況;人社廳以18106條社保信息與公安人口信息比對出3356條差異數據,在通過差異數據可以排除社保信息中錯誤或虛假身份,杜絕虛假冒領養老金等情況發生,同時人社廳還共享了2258條公安戶籍信息中的照片,應用于社保卡的制做,既節省了照片采集費用,又減輕了公民負擔。
省公安廳副巡視員孔寧在介紹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臺應用成效時說,部門之間的信息“碰撞”和共享,解決了人口“多頭”管理和因管理口徑不一致而導致不同部門間人口信息差異化等問題。通過信息比對和“對撞”,山東公安機關在“追逃”工作上,連續5年保持全國第一,其中有50%的逃犯信息和線索是在信息共享和比對中獲取的;而在與山東省審計廳提供的7000多萬條社保數據比對中,省公安廳發現了84萬條社保“死亡”數據,在對其中的228萬條低保數據進行比對中發現,有33萬條死亡數據仍在“吃低保”、“吃空餉”,還有12萬數據顯示低保人有一輛或多輛汽車。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目前以“法人庫”為核心的法人基礎信息共享正在納入山東省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臺,省工商局、質監局、安全廳、外事辦、檢察院、青島海關等部門已達成共建意向。下一步,山東省將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啟動建設山東省政務云平臺,并采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維、統―政府購買服務的新模式,全面提升電子政務發展水平。山東省電子政務綜合服務平臺將統一納入山東省政務云平臺,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李兆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