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4月16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民生直通車》報道,收洗衣機、電冰箱、彩電,一聽到這吆喝聲,就知道是收廢品的來了,其實收廢品,不光是賺錢的一件事,還是一項公益事跡,變廢為寶,是一件好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廢品收集起來都是好事,在萊蕪楊莊鎮有村民收的就是醫療垃圾。

按照觀眾爆料,記者來到了萊蕪楊莊鎮的羅家洼村,在村子的西頭,有三四戶人家的房子旁邊堆著一些散發著刺鼻氣味的舊醫藥瓶子,瓶子里的殘液流的滿地都是。
聽到外面有陌生人在問醫療垃圾的價格,一位上了年紀的村民立刻從旁邊院里走了出來,并迅速轉身把院子的大鐵門給拴上了。
這位村民看著有生意可做,便和記者聊了起來,他說這些醫療垃圾也都是買來的,買來后把這些醫療垃圾按照玻璃,塑料等簡單分類歸攏好,再倒賣出去。
除了外面看到的醫療垃圾,那大門緊閉的院子里又有著怎么樣的秘密?趁這位村民不注意,記者推開了大鐵門。原來院子里堆滿了已使用的一次性輸液器。一看記者開門進去,這位正說的好好的村民著急了。
看起來,這位經營醫療垃圾的村民還非常警覺,對記者的身份起了疑心。記者在村子里轉了一圈,不少村民們對于這幾家收醫療垃圾的事很清楚,也都不愿意。但是礙于面子不好開口。
記者采訪的過程中了解到,收醫療垃圾的,不光是“羅家洼村”,在方下鎮也有很多個村在收,并且行情都還不錯。
按照村民的說法,記者找到萊蕪方下鎮喬家義莊,剛走到村頭,就看到一個院子里堆滿了輸液的舊瓶子,瓶子上面患者名字、住院號以及日期都很清楚。在這個院子西南角的空地上堆著一堆小玻璃瓶子,印著醫療廢物的黃色垃圾袋里也裝滿小藥瓶。
原來,這個醫療垃圾收購點主要場地設在了方下鎮喬家義村村委大院里面。
這位老板說,自己覺得針管什么的不大好賣,他就沒有收,只收的輸液用過的塑料和玻璃瓶子。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提到這些收的醫療垃圾再賣給誰時,回答都是有人收。那么到底誰來收呢?記者繼續沿著這一線索深入調查。
村民們說,在孟家官莊邊上有個種豬培育場里藏著個加工點,都不知道里面干什么,場子大門白天一直鎖著。記者來到種豬培育場,不僅大門鎖著,而且還用鐵皮封著,周圍墻體也都加了高。站在高處才只能隱約的看到里面有工人在干活。過了一會兒,兩輛拉滿貨物的貨車開進了院子,拐彎時不小心掉了一個東西,走近一看正是一個輸液瓶,記者決定進去探個究竟。
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這位工作人員終于把大門打開。院子里兩個廠房里堆滿了用過的輸液瓶子,廠房外邊堆了一大堆一次性輸液器。
這位工作人員說,他只負責從村里各個收購點上把這些醫療垃圾拉過來,至于其他的,他也不清楚。記者看到十幾個工人在這里挑揀,沒有一個工人佩戴口罩或者采取其他防護措施。
干活的工人們說,這些醫療垃圾,他們負責把瓶蓋拆掉,然后,粉碎成塑料片,再把標簽洗掉,塑料片生產多了就會有車來拉,至于拉走的塑料片生產什么,誰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