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備受關注的我國第一部社會救助法規《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即將實施。在此背景下,山東省今年的社會救助工作重點將集中在哪些方面?又有何特點?對這些問題,4月2日舉行的山東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會議給出了答案。
2013年,山東省社會救助標準大幅提高,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421元和每人每年2510元,分別比2012年底提高了51元和296元。
在連續多年提標擴面的基礎上,今年山東省將繼續提高低保標準,適當擴大低保覆蓋面。“今年省委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要求,東、中、西部城鄉低保對象分別達到總人口的2%、3%、4%,這是城鄉低保基本覆蓋面,也是最低要求,目前還沒有達到目標值的6個市要早作準備。”山東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任鴻鳳提醒與會者。同時,各市城鄉低保標準要分別達到省里確定的人均居民消費支出的最低比例。
對社會各界關注度較高的低保發放不規范問題,今年山東省將強化入戶審核、民主評議、信息比對、公開公示、督促檢查,減少錯保、漏保、騙保,杜絕人情保和關系保。
醫療救助方面,從今年開始,山東省將全面實施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大病”范圍將不再受20個病種的限制。與之相適應的是,今年山東省醫療救助工作將擴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凡屬醫療救助對象,只要符合大病商業保險報銷的條件并享受了相應的補助,大病醫療救助就要及時跟進。按照民政部的要求,今年山東省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試點縣(市、區)達到50%以上。
“常規醫療救助,不能只盯著低保和五保對象,必須覆蓋到所有低收入家庭。”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有關負責人介紹。
另外,近年來,臨時救助制度一直是山東省社會救助工作的薄弱環節,今年,山東省出臺了專門政策文件,并且計劃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對各地進行適當補助。今年年底前,全省各市要全部出臺臨時救助文件,建立有效的資金籌集機制,明確市級資金投入數額或比例。
去年,青島和威海將外來務工人員分別納入了臨時救助和低保范圍,打破了社會救助的戶籍壁壘。山東省提出,今年各市在臨時救助對象選擇方面,要打破原來的“屬地”概念,主動將符合條件的外來人戶分離家庭納入救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