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2月18日訊(記者 張洪波)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報道,記者從17日舉行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上了解到,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近期工作重點確定,部分重點項目力爭年底前完工投用。
推進產業協作發展方面:加快推動青島--濰坊--日照城鎮組團一體化發展試點工作。繼續重點培育海洋生物、裝備制造等五大海洋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遠洋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加快打造500艘規模的遠洋漁業船隊,建立海外綜合性漁業基地。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方面:力爭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威海國家海洋產品質檢中心、海洋商品國際交易中心,年內投入使用。加快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山東交通學院威海校區等海洋特色教學建設。
推動交通一體化方面:年內建成青煙榮威城際鐵路(濟南方向)、陜西中南部鐵路,得到鐵路、膠新電化等重點鐵路工程。加快航空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煙臺潮水機場建設,力爭年內開航運營。
促進旅游業融合發展方面:進行品牌統一運作和營銷,塑造藍色度假品牌,加快青島國際郵輪航線母港和煙臺、威海、日照等停靠港建設,形成郵輪旅游、海島度假等新型"海洋旅游帶"。
共同建設海洋生態文明方面:繼續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和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統籌海陸基礎設施方面:加強能源體系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國華壽光、大唐東營電廠等規劃建設,力爭青島LNG碼頭泰青威干線年內建設投用。
相關閱讀:山東"藍區"建設畫定藍圖 推動"海上糧倉"建設
推動"海上糧倉"建設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作為全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目前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2013年,預計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可超1萬億元,占全省GDP的18%;藍色經濟區主要指標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發改委、省區域辦主任張務鋒介紹。
根據《重點》,我省目前正在加快推動青島-濰坊-日照城鎮組團一體化發展試點工作,加強與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的交流合作,深化與日韓、東盟和臺灣地區的經貿合作。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和國家東亞海上合作平臺建設,推動成立海洋優勢產業行業協會或戰略聯盟。我省將繼續打造五大海洋優勢產業,推動"海上糧倉"建設,保障糧食安全。
"去年國家、省共撥付專項資金5.66億元,啟動實施了121個項目,增加海洋新興產業產值112億元。漁業綜合實力繼續保持全國首位。我省將加快打造500艘規模的遠洋漁業船隊,建立海外綜合性漁業基地。"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宋繼寶告訴記者。
下一步,我省將爭取青島西海岸新區創建國家級新區,爭取青島藍色硅谷規劃獲得國家批復,并依托青島保稅港區申請設立自由貿易港區,支持建設濰坊保稅港區、日照綜合保稅區。
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力爭年內投用
一批國家級實驗室及中心近期將建成使用或加快建設。
"力爭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等年內投用;加快建設濰坊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日照中國藍色經濟引智試驗區。"張務鋒告訴記者。
與之同時,基礎設施與科技人才支撐仍將是重中之重。
高速公路、機場、碼頭等領域,均有大批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截至去年年底,中韓海陸聯運累計出入境掛車1211輛次,貨運量4019噸,完成貿易額3.12億美元。我們將爭取交通運輸部啟動中日陸海聯運談判工作。"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張傳亭告訴記者。
省科技廳廳長劉為民告訴記者:"2013年累計安排省級財政科技資金6億元,吸引和爭取國家科技項目資金近10億元。青島市被認定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藍區內推動形成了3個過千億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落后產能嚴禁區域內轉移
在實施海陸污染同防同治方面,藍區內達成高度一致,嚴禁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在區域內轉移和重復建設。加強對區域內排污企業的聯合監管,繼續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和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
為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藍區內將建立區域應急聯動機制,推進國家環黃、渤海海洋災害預測與防災減災中心建設,健全海洋突發環境事件聯合監視監測與應急處置體系,共同防范應對赤潮、綠潮等海洋災害,增強海上溢油污染事故聯合處置能力。
我省將著力統籌藍區內海陸基礎設施建設,力爭青島LNG碼頭、泰青威干線年內建成投用,加快推進海陽核電一期和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建設;依托青島至互聯網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專用通信通道建設,開展面向全球的數據處理、托管和存儲等業務,推動4G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在區域內應用,使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換代。
"加強藍色經濟區與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的融合互動,支持藍色經濟區加快'鳳凰涅盤、騰籠換鳥',為全省轉型升級提供示范帶動。"張務鋒表示。(李劍橋 劉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