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15市PM2.5改善幅度超20%上月藍天數增6天
12日,山東省環保廳發布全省大氣質量1月份的排名,PM2.5、PM10、SO2、NO2等主要大氣污染物平均濃度同比均有明顯改善,“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17市全部增加,平均增加6天。
1月份,“藍天白云,繁星閃爍”(能見度≥10公里)的天數17市全部增加,全省平均藍天數為10.4天,同比增加6天。藍天數增加最多的是東營和日照,增加了10天,有14個城市藍天數增加了5天及以上。藍天數最多的是威海,22天;最少的是濟寧,3天。
PM2.5(細顆粒物)濃度最低的是威海,60微克/立方米;最高的是菏澤,194微克/立方米。全省平均濃度為13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5.3%。1月份17市PM2.5濃度同比全部有所改善,15個城市改善幅度超過20%,改善幅度最大的是萊蕪,為36.8%,幅度最小的棗莊也達到9.9%。此外,1月份全省PM10(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213微克/立方米,也有明顯改善,改善幅度達14.5%。17市中,僅棗莊1市PM10濃度同比惡化,同時,棗莊也是1月份全省PM10濃度最高的城市,達到291微克/立方米。
除顆粒物外,1月份全省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濃度同比也有改善,改善幅度分別為24.8%和17.3%。二氧化硫濃度17市全部改善,其中青島改善幅度最大,為42.9%;二氧化氮濃度除濱州外16市同比均改善,濟南改善幅度最大,達30.5%。
山東省投11.85億大氣污染防治資金
今年山東省在生態環保方面安排資金23.65億元,比上年增加7.5億元。為扭轉大氣污染加劇勢頭,將設立11.85億元環保和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集中整合產業技術研發、新興產業和重點行業發展資金3.9億元以及原有淘汰落后產能資金1億元,用于支持實施煤改氣、節能技術改造、化解產能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等涉及到大氣污染防治的項目。
煙花放得少,環境改善
對于1月份全省平均藍天數增加6天,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解釋,山東1月份大氣質量改善是去年年底以來省里與17市制定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持續“發力”并取得初步成效的體現。同時,雖然1月底是春節,但許多市民自發減少煙花爆竹的燃放量,也為大氣環境持續改善奠定基礎。“1月氣象條件較為有利,也是大氣質量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廖雯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