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1月20日訊(記者 馬正拓) 備受關注的青島新機場航站樓方案日前正式確定,社會各界普遍看好的“海星”方案最終從三個入圍方案中勝出。
據了解,在機場建設中,航站樓是航站區內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機場建設的核心項目。航站樓一側連著機坪,另一側又與地面交通系統相聯系,承擔著為旅客 、行李及貨郵等提供各種設施及服務,使航空運輸安全有序的基本功能。據新機場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現代時尚、舒適便捷、綠色環保、文化傳承 ”的指導思想,在民航業內專家的指導下,本市經過為期約一年的積極籌備,歷經方案征集、資格預審、確定入圍、社會公示、專家評定等環節,最終有2000余人對方案滿意度進行投票,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阿特金斯顧問(深圳)有限公司聯合設計的“海星”方案得票1163張,滿意度明顯高于其他兩個方案。
據介紹,最終勝出的“海星”方案整體性強、布局合理、考慮發展、留有空間、富有潛力。總體來說,該方案具備四方面的優點:一是高效便捷,突出人性化。采用集中盡端式的航站樓構型,放射式的指廊,步行距離相對較短,在國內同規模航站樓中最短,旅客舒適度明顯提高;航站樓國際指廊居中,功能布局緊湊,航班中轉高效,旅客流程便捷;航站區集中,便于管理,運行成本較低。
二是近遠期結合,擴展靈活。航站樓采用陸側擴展模式,近遠期航站樓規模劃分清晰,為空陸兩側的遠期發展留有靈活性。近期集約高效,遠期發展自由。
三是交通配套集中,可實現綜合交通的無縫對接。GTC(綜合交通中心)布局居中,將多種交通及配套功能高度集中,有效服務近遠期航站樓,體現大綜合交通的互通理念。四是構型新穎,體現地域文化。新機場以“齊”字狀總體布局,回應齊魯大地的悠久文明,與青島的歷史文化建立關聯;建筑構型呈海星狀,屋面有風和浪的寓意,體現了齊魯大地的文化底蘊。
■鏈接 新機場航站樓3個入圍方案
●方案一
定位“齊魯新門戶”
方案一造型上很像一個海星,仔細觀察會發現,上下兩部分拼接起來,正好形成了一個“齊”字造型。方案一的定位是打造“濱海新機場,齊魯新門戶”的特色商貿、智慧綠色機場,注重機場的簡潔性和靈活性。
“齊”字整體造型寓意著齊魯大地的新門戶,而由于青島是海濱城市,風動起海浪,因而在機場的建設上,加入了很多海洋元素。不管是機場的外觀還是其中的綠植和雕塑,都與海浪的形狀頗為相似。設計方案中,與機場形成對接的交通樞紐包含:機場快線、地鐵、長途車、機場大巴、出租車和旅游巴士、社會車輛。
●方案二
園林式機場主打環保
方案二,從外形上看 ,很像一個“X”形 ,主打的是線條的流暢性。外面的曲線形成舒緩而有有張力的線條,建筑的曲線與景觀的綠色曲線虛實呼應,相互融合,打造深度而富有特色的機場形象,建筑中流暢的曲線天窗將自然光線與通風引入航站樓內,形成宜人的環境。
據介紹,方案二最大的特色是打造園林式機場,在機場內部和外圍區域,鋪設了不少的水景、嶗山墻、種植池和樹陣。機場主題公園有八景,創意來源于嶗山的風景,“云洞蟠松”等景觀別出新裁,造型別致。
在注重綠化的同時,方案二還推出了節能環保概念。機場設置可利用自然通風,節省很大一筆空調費用,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同時還能夠收集雨水節約自來水,節能效率達到65%。
方案二提出要打造嵌入式的交通中心,實現無縫換乘,出入站口與機場快線、地鐵等交通方式緊密連接,未來市民可以在市中心辦理值機與行李托運,直接乘坐快線到達機場。嵌入式交通使旅客從換乘站臺到辦票大廳只需向上走一層,旅客換乘更方便。
另外,國內和國際區域劃分明確,以防止市民找錯航站樓而耽誤行程。考慮到后期工程擴建,造型的四端預留了擴建空間,方便機場分期擴建。
●方案三
造型動感人車分離
方案三呈現“開”字造型,其中航站樓是“H”造型,動感、活力、開放,寓意著青島要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八方來客。航站樓采用的是三角形天窗,隨著航站樓延伸,屋面形態不斷變化,動感十足。同時,商業區也設立了開敞式,力圖將新機場打造成一顆面向大海的璀璨明珠。
在交通設置上,方案三人車分離,更加安全。總體來說,外圍交通組織采取的是“快軌+高快速路”的雙快模式,機場快線和軌道交通車站與社會車庫共建,利用地下公共換乘通道與航站樓、長途汽車、公交、出租車系統換乘。機動車采用“南進南出,北進北出,南部為主,北部為輔,南北連通”的方式。
具體來說,外圍交通組織采取的“快軌+高快速路”的雙快系統,其中快軌系統由機場快線和城市航站樓構成,可在鐵路青島站、鐵路青島北站、紅島設三處城市航站樓;機場快線采用動車組列車,以速度換時間,解決新機場距離青島現有市區客流過遠現狀,遠期可結合客運鐵路線網形成西岸機場快線,將服務范圍擴展至黃島區域。
■揭秘 “海星”方案為何受青睞?
“航站樓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其功能,還要考慮其環境、藝術氛圍及地方風格等 。”民航業內專家介紹,因此航站樓的設計不僅要滿足服務功能,還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而“海星”方案之所以受到各方的青睞,其本身具備七大設計特點。
1.從值機到登機步行距離最短
據民航業內專家介紹,航站樓按其建筑物的布局,一般可分為集中式和單元式兩類。集中式是指航站樓為一完整單元的建筑物;而分散式航站樓則是每個登機口成為一個小的建筑單元,供一架飛機停靠。“無論是哪種形式的航站樓,隨著目前國內外新建機場的規模越來越大,系統復雜、步行距離過長等問題日益突出。”民航業內專家介紹,而此次勝出的“海星”方案,則結合青島新機場的特定需求,吸取集中式與單元式航站樓的優點創新構型。
據介紹,“海星”方案以指廊為基本單元,采用單元式與集中式綜合的方式。在平衡距離、效率等問題的基礎上,方案選擇五指廊模式,將旅客從值機廳至登機口的步行距離減至最小。各指廊單元可靈活分配,便于各基地航空公司獨立運營,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