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濟南市人大代表胡正春認為,濟南市的很多老廠房被拆除非常可惜,現存工業建筑遺產沒有得到良好保護。胡正春建議,相關部門應抓緊出臺"濟南工業遺產保護辦法",發掘民間保護力量,在使用中進行傳承。
代表直陳
濟南工業遺產
很多都被破壞
從事多年文物保護工作的胡正春認為,濟南在近百年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一度是北方重要的紡織業、面粉業的中心,成豐面粉廠、濟南火柴廠在全國都曾經非常有名氣。企業的廠房建筑質量也十分精良,比如1922年建成的成豐面粉制粉樓,到上世紀80年代一直是濟南標志性建筑。
"隨著企業的停產,廠房何去何從成了問題。"胡正春在建議中寫道,上世紀90年代,隨著紡織業等企業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濟南的傳統工業逐漸停產,老舊工業區逐漸被拆除。振業火柴公司(濟南火柴廠)、濼源造紙廠(山東造紙廠)、成記面粉廠(濟南掛面廠)等在全國有影響的企業陸續被拆除。
隨著企業的拆除,很多有著文物價值的廠房建筑也隨之消失。像成記面粉廠的制粉樓體形巨大,"當時費了很大力氣才拆掉,轟動一時。"胡正春說。
胡正春還向記者介紹,濟南市于2007年開始棚戶區改造工作。在濟南的棚戶區內,存在著大量記載了濟南近代工業成長歷史的老建筑,卻在沒有任何論證的前提下被拆除。
"近20年來,經過幾輪城市改建以后,濟南的工業遺產很多都被破壞了。"胡正春列舉了濟南目前現存的工業建筑遺產,比如濟南津浦鐵路工廠(濟南機車工廠)、成豐面粉廠、仁豐紡織廠、裕興化工廠等老企業的廠房、辦公樓,"這些建筑是濟南近代工業發展的最好見證,應該抓緊出臺'濟南工業遺產保護辦法',保護濟南的工業歷史痕跡。"
解決之道
發掘民間力量
保護開發并舉
胡正春認為,加強濟南的工業建筑保護已經是當務之急。目前,濟南的工業建筑遺產從政府到學界一直沒有一個清晰的定義,應立即加強基礎研究。
胡正春說,相關部門應該對濟南現有工業遺產進行摸底排查,并進行全面的建檔。對重要的工業建筑遺產,應由市規劃局、文物局和文化局組織專人進行調查、測繪,保留歷史資料。
此外,還要將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及建筑價值的代表性的工業遺產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名錄,結合城市的發展,對現有的工業遺產進行合理利用。要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實現其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提升。
濟南市規劃局局長賈玉良曾表示,要呼吁保護工業遺產,將這些工業遺產就地保護并利用其價值。一些比較好的工業建筑,就地轉變使用用途,從生產車間變成文化展示的空間。
胡正春表示,區縣以上級別的文物都有主管部門,而散落民間的文物、老建筑的維護基本成了空白。由于缺乏政府的資金投入和專業維護,再加上老建筑所有者缺乏保護意識,很多民間文物都逐漸消失了。
"文物保護,要么由政府全部負責,要么就被拆除重建。"胡正春認為,在文物保護方面,應發掘民間力量參與,制定可行的辦法。對于熱心文物保護的民間人士,可以開通捐贈資金的渠道,或者通過認領進行保護。部分工業遺產或者老建筑可以進行開發利用,在使用中進行傳承,以激發民間文物保護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