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征地等土地領域案件居首
“以各級人民政府為被告的行政案件,集中在登記、征收、給付等土地行政管理領域,以及行政通知、行政處理、行政復議等行為類別!24日,記者從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
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葉贊平此前透露,近五年來,全省法院審結的一審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敗訴案件占全部案件的10%左右;經過法院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實體審查,判決行政機關敗訴的達到30%以上。
2012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審行政訴訟案件25735件。一審行政案件以裁定準許撤訴方式結案18868件,撤訴率為70%以上;被告改變具體行政行為后原告撤訴的為518件。
從行政管理領域來看,案件數量居前十位的依次是:土地、計劃生育、勞動和社會保障、房屋登記、拆遷、公安、農業、鄉政府、環保、工商。這十類案件合計13950件,占受案總數的54 . 2%。
其中,2012年增長率較快的案件類型依次是房屋登記、計劃生育、公安、拆遷、勞動與社會保障和工商案件。
濟南市法院行政庭庭長孫中華介紹,行政訴訟案件有三十余種,濟南市中院審理的行政案件中,土地、房屋、社保類列前三,其次涉及公安、信息公開等。
行政機關“重實體輕程序”
從數據可以看出,經過實體審查的案件中,行政機關實體裁判敗訴率達三成以上,敗訴原因集中。省高院相關人士分析,政府部門敗訴原因包括認定事實不清、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超越職權、濫用職權;不履行法定職責;違反法定程序等。
以土地、房屋登記為例,集體土地登記中主要問題是審查不嚴,申請材料中權屬來源不合法,四
至界址不清,事實不清導致行政機關敗訴。適用法律錯誤主要在城建管理、工商登記、房屋征收(拆遷)等領域較為突出。
另外,少數黨政機關存在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的情況,如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時主體不適格、執法人員未取得執法資格、處罰超越職權等。與行政作為行為相比,行政不作為更具有隱蔽性和侵害性。
此外,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仍然較為普遍。如土地征收工作中缺失公告程序、房屋征收拆遷中未履行征求意見程序、先搬遷后補償等。
不執行判決,部分機關成“老賴”
“民告官”告贏了,不一定皆大歡喜,部分法院的生效判決得不到有效執行,常常讓當事人和法官頭疼。
在今年各地公布的“老賴”名單中,就多次出現政府機關的名字。如濟南市中院今年公布的第四批“老賴”名單中,就有兩個政府機關“上榜”,一個為某縣民政局,另一個為某鄉政府。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政府欠債有一些是歷史遺留問題,例如當初政府開辦企業時遺留下來的糾紛,按說政府欠債應由財政負擔,但目前還做不到。
“這類案件有些時間較長,有的有十幾年之久!蔽沂≌ㄏ到y基層一位人士透露,行政機關不執行判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種情況是財政確實困難;一種是因為時間較長,單位負責人早已更換,現任負責人認為,這是“陳年老賬”,不愿支付;還有一種是法制意識不強,特權意識作祟,以消極情緒對抗。
修正案草案提出,行政機關不執行法院判決,可拘留機關負責人。對此,孫中華表示贊同,她說,這對法院來說是把“尚方寶劍”,以前行政機關當“老賴”,可以罰款,而且可以累計罰款,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對負責人進行拘留,會讓他們有敬畏之心,起到很好的震懾效果。
“沒有反饋就沒有意義”,濟南市把一定時期內行政機關的敗訴案件進行總結,法院通過分析案件成因、敗訴原因,就具體工作提出建議,以便于行政機關的工作質量。實踐中,濟南市探索出多種工作機制,如出臺了《關于依法規范行政補償調解書及行政附帶民事調解書模式的意見》、《關于依法規范行政訴訟中公民代理人的意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