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一民企老總自曝資產被掏空 巨額資金失蹤
本報記者 李金玲
山東富頓科貿有限公司(下稱富頓科貿)總經理張元軍怎么也沒有料到,自己旗下的能源貿易公司在近十年內被逐漸掏空。
“公司唯一的一名會計,也是我曾經信任的員工,伙同公司多家貿易伙伴,以虛開發票的方式掩蓋真實交易,將富頓科貿原本獲得的巨額利潤放到個人口袋里。”近日,張元軍手持一份剛剛擬好的《關于舉報淄博張店鋼鐵制鐵鑄管有限公司涉嫌偽造虛開增值稅發票犯罪的報案材料》,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講述了十年間企業“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經歷。
增值稅發票系偽造?
53歲的張元軍是個老生意人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一直從事石油、煤炭、生鐵等生意,多年來與多家大型能源企業建立了密切的生意往來。
2002年,張元軍通過熟人關系,與淄博張店鋼鐵制鐵鑄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鋼)簽訂了一份出廠價極低的1萬噸鋼鐵購銷合同。
“當時大概是700多塊錢一噸,那個時候生意人都有種預感,鋼鐵不久會大漲,能簽下合同就可以賺到差價。”據張元軍回憶,最后實際只買到了8100噸,不到1萬噸。
按照合同價格,張元軍共支付給張鋼810萬余元貨款。但是后來張元軍發現,張鋼為其出具的增值稅發票很蹊蹺。
記者從張元軍提供的這份增值稅發票中發現,此發票并沒有顯示密碼區。他又向記者出示了一張過后去張鋼補貨款差價時的2萬多元的發票,通過比對發現:除了沒有密碼區以外,之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單位稅號顯示為:370303735762816,而后來的發票以及張鋼給另外一家鋼鐵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單位稅號均顯示為:370303735762815。
通過咨詢當地稅務部門相關人士,張元軍懷疑上述增值稅發票是偽造的。
對此,記者致電張鋼部門,該廠辦工作人員劉女士以“不清楚”、“領導出差”為由拒絕了記者采訪。
隨后,記者撥打了淄博市國稅局電話,一位張姓負責人以無法透露企業信息為由,拒絕了記者要求查詢張鋼具體購買增值稅發票的稅號和日期。
記者登錄山東省國稅局網站,輸入370303735762815號碼查詢,顯示納稅人名稱為“淄博張鋼制鐵鑄管有限公司”;輸入370303735762816號碼查詢,顯示卻為無結果。隨即,記者撥打了12366人工服務熱線查詢,截至發稿未獲得相關信息。
巨額資金流向何方?
張元軍手中的“假發票”金額共計777.99962萬元,在經辦完這筆貨款后,張鋼的銷售處長楊某和銷售科長王某幾乎在同一時間神秘消失了。
他們去了哪里?辭職還是調動?為什么會同時離開張鋼?疑問一直在張元軍心頭縈繞。
張元軍在向當地警方報案后,負責經偵的干警曾先后幾次前往張鋼調查了解情況。上述被張元軍所懷疑的“假發票”,正是當時警方調查時張鋼提供的。
這筆生意僅僅是張元軍公司資金被掏空的眾多生意之一。
2000年4月,張元軍借殼投資成立富頓科貿,開始與山西金橋實業有限公司合作,購買其精煤、生鐵等銷往合肥鋼鐵。
他向記者回憶, 2010年6月,公司一業務員在業務上明顯造假引起了他的注意,并進一步查看公司賬目,發現資金被莫名其妙地掏空,隨即向當地警方報案。
隨著濟南警方的介入,讓張元軍感到驚訝的是,富頓科貿幾千萬元資金的莫名流向僅僅是一個開始。此前有媒體報道,截至今年10月底,涉案總金額已高達4億余元。
張元軍表示,自己是個“財商”不高的人,公司的生意都是由會計呂某具體操作,每次報賬造成了在他印象中“這幾年沒掙錢”的心理,“利潤微薄”也自然順理成章。“你會去相信一個剛參加工作不到兩年的孩子(會計呂某)做這么大膽的交易嗎?”張元軍反問道。
按照目前查證的賬目顯示,富頓科貿與另一經貿公司的整個交易過程中,焦炭、精煤、生鐵利潤近2億元,重油等利潤幾千萬元。然而,張元軍實際獲得的利潤僅為170多萬元。
張元軍通過多方了解,逐漸分析得出,當初會計呂某在整個交易過程中以“購貨成本幾倍上漲、交易數量大幅減少”的方式向他報賬,再與人里應外合將巨額資金轉移。
詭異的是,張元軍的懷疑未得到警方的支持,會計呂某也一直不知所蹤。張元軍多次就企業遭遇向警方報案,警方經過初步調查后均未予立案。
而在近3年的調查中,當地銀行方面阻力重重。媒體記者曾通過警方獲悉,呂某個人賬戶多達50余個,賬面資金3000余萬元。在濟南公安局經偵大隊三大隊調取的多個銀行交易記錄顯示,呂某曾向多個個人賬號轉賬數額達1000多萬元。近日,記者致電濟南刑警支隊某大隊付警官,他表示不方便在電話中透露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