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項目欲落子黃島
從黃島汽車站乘車向北,20余分鐘后,達到膠州灣。青島煉化等眾多化工企業林立于此。
11月27日,青島煉化北門一路之隔,有一片空地被圈起,伸向膠州灣。該公司有關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此為乙烯項目公示的建設位置。
早在4月8日,青島煉化發布“百萬噸級乙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示信息及征求公眾意見和建議”的公告。公告稱,青島煉化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擬在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化工業園區內建設百萬噸級乙烯項目,目前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已初步編制完成。青島煉化一董姓工程師對此介紹,本項目在當月19日結束公示,其是利用煉油副產品液化石油氣(LPG)、乙烷、液化天然氣(LNG)副產品輕烴等為原料。
公開資料顯示,青島煉化于2008年6月建成投產,總投資126億元,是我國批準建設的第一個單系列千萬噸級煉油項目。該工程師進一步解釋,百萬噸乙烯項目則是在此基礎上投資建設。公示內容表明,該項目總占地面積194.72公頃,總投資187.9億元,其中環保投資20.28億元,建設周期為3年。
11月底,記者在該石化工業園了解到,區域內除聚集著青島煉化、麗東化工等化工企業外,青島培育的海爾、海信、澳柯瑪等知名品牌及上汽五菱、漢纜等企業均駐扎于此。青島煉化內部人士江陽(化名)向記者介紹,青島為爭取這一項目,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便在積極努力,歷程頗為艱難。
一組公開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國內乙烯能力將達2556萬噸/年,當量需求為3880萬噸,自給率約為65%。2015年山東省乙烯當量消費量將超過400萬噸,而目前山東省僅有乙烯生產能力85萬噸/年。江陽介紹,這意味著乙烯項目產品的巨大市場空缺,按照石化行業定額測算,該項目可直接安排就業崗位上千個。而所生產的塑料產品,可解決區域內家電、汽車企業和塑料加工企業的原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