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應搶占中日韓自貿區發展先機,在半島藍色經濟區內成立中日韓地方經濟示范區,作為自貿區的先行先導區
“山東應搶占中日韓自貿區發展先機,在半島藍色經濟區內成立中日韓地方經濟示范區,作為自貿區的先行先導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報告》負責人、山東大學山東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少安,在5日舉行的山東區域經濟發展研討會暨“兩區”發展報告發布會上表示。
“藍區”充滿經濟活力
據黃少安介紹,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和各地市的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高于山東省,也高于全國,這表明該地區表現出較強的經濟活力。
各地市的三次產業都迅速發展,但各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增速也差別較大。第一產業增速明顯慢于二三產業,農林牧漁業增速明顯低于工業和建筑業。
“青島市在2011年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由第二產業為主向第三產業為主轉變,各地市基本上形成了"二三一"或"三二一"的產業結構。”黃少安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黃少安表示,從2006年到2012年,規劃主體區各地市對外貿易都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經濟外向型發展的程度和水平不同。青島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下降,但外資依存度最高,達到3.96%;東營則是對外貿易依存度不斷上升,但外資依存度最低,僅為0.34%。
擁有超半數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的龐大數量也印證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經濟活力。
“截至2012年底,山東省內共有上市公司153家,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主體內的上市公司有79家。其中2012年新上市公司7家。不僅總數占到了1/2多,而且新增加上市公司也基本上都集中在該區域內。”黃少安告訴導報記者,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6市2縣都有上市公司,但地區發展不平衡。煙臺上市公司最為集中,達到27家。其次是青島為20家,濰坊有19家。
上市公司行業分布不均衡,許多新興產業特別是金融保險業還沒有上市公司。在全部79家上市公司中,制造業類上市公司有60家,占比75.9%。而藍色半島經濟區尚未有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金融保險業、社會服務業和傳播與文化業五類上市公司。
“藍區” 內上市公司總體發展前景向好,但是也表現出不景氣。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每股資產下降的上市公司超過了50%。營業收入變化率為負值的上市公司有39家,營業利潤變化率為負的有43家,凈利潤變化率為負值的43家,每股收益變化率為負值的有44家。
“上市公司數量較少的地市應積極整合資源,通過培育、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引導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優化發展環境,提高上市公司績效。”黃少安說。
成立中日韓地方經濟示范區
對于備受關注的中日韓自貿區,報告中也提出了在山東成立中日韓地方經濟示范區的建議。
“在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障礙和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有必要設立地方經濟示范區,先行先試,而青島優勢獨具。”黃少安建議,山東應積極調整產業合作方向,推動三國產業間相互投資和產業重組,與日韓企業在新興產業方面加強研發共同合作,增強三國企業之間的互信關系。
黃少安表示,山東可在醫療、旅游、文化及服務業方面率先展開合作。在金融、信息技術、電子通信、教育產業等領域發展潛力巨大。可借助自貿區,推動山東省內能源行業在風能、太陽能、節能環保領域與日韓合作。
至于青島,可面向日韓建立國家貿易中心城市,推動青島前灣保稅區向自由貿易港轉型,合作建設日韓產業園。并率先成立地區性銀行—東北亞銀行,爭取成為區域金融合作試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