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經信委)的支持,萊蕪的發展也是如此。近日,本報記者赴萊蕪市采訪,經信委主任魏廣慶向記者介紹了萊蕪市經信委在濟萊一體化建設過程中的工作進展。
明確任務目標把握工作重點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萊蕪市經信委堅持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搶抓加快濟萊協作區建設的機遇,以"轉作風、促發展、惠民生、優環境"為目標,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政策扶持,在結構調整、技術創新、質量標準、人才建設等方面有較快提升,也為建設實力萊蕪、活力萊蕪、魅力萊蕪、生態萊蕪、幸福萊蕪奠定了基礎。
企業分類指導方面,在堅持培強優勢企業,抓好潛力企業的同時,還幫扶一批困難企業、瀕危企業渡過難關;在企業創新方面,堅持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同時并舉,不斷加快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升級,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從而引導企業大力開拓市場;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機制,通過組織脫產式培訓和開展網上培訓,加強創新型人才和團隊建設,優化用人環境;不斷加快產業集聚和園區發展模式創新,通過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特色產業鎮,加快培育生產性服務業,突出區域優勢和產業特色;此外,萊蕪市經信委還推進節能減排和區域產業融合發展工作創新,通過與濟南重汽、青年汽車、濟鋼等企業搞配套合作,積極搞好重點企業對接,推進萊蕪市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能源、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在現有基礎上得到新的改造提升;通過取消兩地通話長途費、漫游費,推動濟南與萊蕪通信并網升級,構建統一信息網絡平臺加快信息同城化步伐。
打造工作亮點優化經信服務
五大工程(即產業協作工程,企業成長工程,技改拉動工程,創新提升工程,節能推進工程)的實施是萊蕪市經信委工作的一大亮點,它不但讓企業從中受益,還將令濟萊兩市百姓體驗到切實的優惠。
在企業成長工程中,經信委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了《關于推進"613"工程提速的實施意見》,建立了月調度、季分析、半年通報,年度考核的機制,把年終考核情況與有關單位實績考核相掛鉤;其設立的"613"工程企業發展獎,起到強有力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萊蕪市經信委加快了濟萊產業同城化和通信同城化步伐。通過與省經信委、濟南市經信委積極聯系對接,達成兩市重點產業框架性協作意向;主動到山鋼集團、重汽集團、濟南煉油廠等企業對接,積極承接其產業轉移的相關項目;積極與濟南市協調溝通,共同向工信部、省通信管理局匯報爭取,加快推進濟萊通信一體化步伐。"關于濟萊通信一體化,首先將逐步取消漫游費等資費,然后濟萊區號將實行統一。"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搭建四個平臺促進企業發展
今年以來,萊蕪市經信委緊緊圍繞"轉作風、促發展、惠民生、優環境"這個目標,扎實開展"到一線、解難題、辦實事"活動,搶抓濟萊協作區建設機遇,積極搭建平臺,助推全市工業科學發展、協作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
首先是搭建運行監測平臺,保障經濟穩步發展。堅持把工業平穩運行作為基礎性工作,抓調度、強協調、搞服務,有效應對復雜經濟形勢;通過完善協調機制,把握重要節點,強化政策保障,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其次是搭建項目建設平臺,增強工業發展后勁。項目是企業的核心,抓項目就是抓企業膨脹,就是抓工業發展。在工作中,經委會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快重點技改項目建設;二是抓好投產工業大項目的后續服務;三是抓好對上爭取工作。
然后是搭建自主創新平臺,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工作中要著重抓好"三個創新":一是技術創新,積極加快企業"三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三站(院士、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站)"建設;二是管理創新,加快信息技術在企業的應用,有效提升企業競爭能力;三是節能創新,集中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組織節能法制專題培訓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目前,全市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達到25家,萊鋼鋼鐵精深加工產業園開展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已通過省專家組評審。
最后是搭建綜合服務平臺,優化企業發展環境。通過把為企業服務放在突出位置,結合"干部作風建設年"的開展,抓作風提效率,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1-10月份,萊蕪全市4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90.12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7個百分點,列全省第4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45.47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利稅50.97億元、利潤總額25.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01%和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