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1月6日訊(大眾日報記者 王亞楠 王敏超) 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今年1-9月份,全省17城市共出現重污染天氣79天(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1天(次),同比增加182%。其中,僅1-2月就達70天(次),同比增加312%。
今年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濃度比去年同期加重,其中,顆粒物,即PM10和PM2.5,依然是影響全省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
分城市看,PM2.5濃度最低的4個市為威海、煙臺、青島、日照。其中,威海最低,濃度為48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最高的4個市為聊城、德州、菏澤、淄博,濃度最高的為聊城,達122微克/立方米。此外,在環保部日前發布的第三季度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中,濟南仍然“蟬聯”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自今年環保部每季度發布該數據后,濟南一直穩居“前十”。
從各市空氣質量同比變化情況看,濟寧、臨沂空氣質量改善程度居全省前列。前三季度濟寧市空氣質量良好率同比改善程度以及PM10、二氧化硫兩項污染物平均濃度同比改善程度均列全省第一。
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全省看,部分市重視不夠、監管措施不嚴,重點行業廢氣治理工程進展緩慢、企業超標排放和偷排偷放、在線監測數據造假,城市環境管理粗放、土小企業關而不死,死灰復燃,落后產能淘汰工作推進不快等問題仍然存在,是導致大氣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
另據了解,針對供暖季到來,北方地區可能會出現連續的霧霾天氣,我省將對采暖期間廢氣排放濃度嚴重超標(超2013年新標準0.5倍以上)的企業,限產30%-50%;限產后仍然嚴重超標的企業,將責令停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