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們,你們有傾慕的對象嗎?”29日下午,在濟南市青龍街小學音樂教室里,一堂性教育課正在進行。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康悅提出這一問題時,來自六年級某班的這些學生都覺得有些臉紅,“這是什么問題?”“這節課就要講這個嗎?”
其實,這節課一開始才讓學生們“暴汗”呢。康悅老師一進門,就放起了輕柔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先放松。接下來,康悅讓其中16名男女生間隔站成四排,互相揉肩,之后還要拉手……“這是要干嘛?”不少學生根本不好意思觸碰異性同學,有的學生甚至弄了一個大紅臉,還有的女生干脆用手把眼睛蒙了起來。而其他“觀摩”同學則樂得哄堂大笑,在一旁大叫著參與同學的名字,不斷起哄。
“這種視頻都是我們私下里偷偷看的啊。”在康悅放了一段關于初戀的視頻,讓大家概括一下視頻里所講的內容時,本來看得很起勁的46個學生又開始扭捏了,沒有一個人好意思回答。在老師的堅持提問下,一個男生拿起自己鄰座同學的手使勁幫他舉起來,催著他回答問題。“是……是一個男生暗戀一個女生,表白的過程。”被老師點名不得不站起來的該學生吞吞吐吐地回答。“莫名我就喜歡你”課件中隨即出現了這幾個大字。“同學們有沒有自己的傾慕對象?”康悅一發問,課堂突然靜下來,沒有一個人敢接老師的腔。
為打開局面,康悅隨即讓學生猜自己年輕時有沒有傾慕對象,她分給學生每人一塊橡皮并拿出寫有“Y”和“N”的大信封。“橡皮就代表著在青春懵懂的年齡,讓我傾慕的(他)她。寫有‘Y’紙袋的信封代表有傾慕對象,‘N’的代表沒有,現在我把橡皮放進其中一個,你們來猜一猜。”最終,學生們從寫有“Y”的信封中倒出了橡皮,印證了他們的猜測。
在康悅的示范下,學生爭先恐后地跑上講臺,按照她的方法把橡皮放進去。最后統計出來寫有“Y”的紙袋中29塊橡皮,另一個“N”信封中只有17塊橡皮。
此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在學生們的哄笑中,康悅講起了自己初中時代被傾慕的過程。“這個年齡段傾慕一個人是跟長牙一樣自然的過程,但是最主要的是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康悅還通過“延遲滿足”實驗的講解告訴學生“傾慕的感覺就是一塊糖,延遲得到這塊糖雖然不舒服,但是調查已經表明延遲滿足能力越強的孩子將來越容易取得成功。”在康悅的循循善誘下,46張臉龐鄭重其事地點頭。
“以前的心理健康課都是講預防疾病、注意安全,今天這堂課真稀奇,以前從來沒聽過,趕快上下次課吧。”一學生邊說邊走出課堂。
(實習生徐叢芬 記者潘奕軒)
觀點
談性先說情感更容易“脫敏”
小學生性教育課程先從學生認識自我的情感入手,歷下區心理教研員馬莉還有這樣的考慮,如果第一節課上來就講一些性器官、性行為,“尺度太大”、料太猛容易嚇到學生和家長。而講一些對學生來說不痛不癢的課程,又很難勾起學生繼續上性教育課的熱情。其實,先從情感談起就像接種疫苗前一樣,先有一個脫敏的過程。“我們今天先從情感談起就是想先給學生和家長脫去對‘性’敏感或談‘性’色變的現象。”馬莉說,讓學生和家長接受性知識就跟語文、數學等知識一樣。
對于“大尺度”的性教育課程,馬莉想到用畫畫的方式讓學生接觸。例如,畫出兩個小人,讓學生用不同的顏色涂抹不可觸碰區域,可觸碰區域等。
(記者潘奕軒 實習生徐從芬)
濟南探索專設性教育課程
“以游戲的方式帶學生走進性教育,這種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接受,講課老師面對性教育很坦然,這一點很好,而且她還用自己的情感隱私來啟發學生。”了解了青龍街小學的性教育課后,濟南三中心理老師逄霞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據悉,青龍街小學《莫名我就喜歡你》的性教育課程是目前濟南探索性教育課程的一部分。記者了解到,濟南中小學并沒有專門單獨設置性教育一課,也沒有專門的性教育課程的教材。“性教育課是放在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講。”濟南市教科所所長張金寶告訴記者,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小學、初中、高中各個階段,而青春期教育課程在小學高年級以上開課。性教育就變成一個專題融入青春期教育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
“現在性教育課程雖然沒有以單獨一門的形式進到課表里,但很多學校也在探索關于性教育的校本課程,以及用講座形式開展。”張金寶說,近期教育部、公安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意見》,濟南市首次組織了性教育骨干教師進行培訓,之后將逐步由這些骨干教師把性教育課講給學生聽,推進校園。而就下一步是否把性教育課程納入地方課程中,張金寶表示目前還正在探索研究階段。(記者潘奕軒 實習生徐從芬)